《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中国古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好的语言可以让人际更和谐,家庭更幸福,社会更安定。而不好语言会破坏人际关系,导致家庭破裂,甚至社会动乱等。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是心理博士,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帮助解决多起世界各地的冲突。他提倡通过观察,表达感受,需要,和请求来解决问题。以达到消除误会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和促进社会和谐。


图片来源网络

非暴力沟通主要是四要素:

第一要素是观察

即我们要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的结果。而非模凌两可的表述,让对方不知真实的用意。或用批判的语言,制造矛盾。

比如:最近女儿起床比较晚。如何我说:“你怎么总是这么晚起床呢?” 像这样的表达作者认为就是暴力沟通。我应该这样说:“最近2天,你都起晚了,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用事实沟通,而不是归因起床晚了是常态,用“总是”这个词。

第二要素是感受

要有同理心,善于体谅别人的感受。为了更清晰的表达感受,非暴力的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不要用总是,认为,很好,很差等这样的词语。

比如: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回来后跟我哭诉。 我正好在忙手中的工作,就应付的说:“没事,没事,一点点小委屈算不什么” 结果是孩子哭的更凶了。正确的做法是。放下手上的工作。抱抱孩子说:“来不着急,慢慢的把发生的事情告诉妈妈好吗?” 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他,感受他的委屈。在听他的表述后做出解决的方案。

第三要素自身的需要

比如:2021年新年伊始,几位朋友一起组建了一个读书会。有的人说“不要 把时间花在这个没有意义的事上,应该做点实事,做能赚钱的事”。“你怎么能这样不理解我,总是拿钱来衡量,每个人都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你不喜欢可以不参与”. 这也是暴力的语言。应该这样说:“我们一起组织这场读书会,我需要大家的鼓励,理解和支持,要不然我会很沮丧和灰心。”  不要去指责和批评,也不要去评论。而是真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图片来源网络

是第四要素是请求帮助

比如:今天很忙希望孩子帮我做份晚餐。“孩子快帮我做晚饭。”  这个要求不具体,应该是:“孩子,请帮妈妈煮一下米饭,并烧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和炒个虾仁。” 要清晰的表述出具体的要求。

《非暴力沟通》还指出,道德评判,比较,强人所难,回避责任等异化的沟通方式非当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容易造成误会和伤害。我们需要倾听,建议,安慰,同理心等方式来作出反应和回应。并强调我们对自身的感受,行为以及对他人做出反应时的选择负责,以及如何致力于建立协作性的人际关系。我们要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是分析和评判,我们将发现自己内在的慈悲,通过强化深入的倾听,倾听我们自己以及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这样有助于促进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从而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图片来源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