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部分的人有时候都会发脾气,也都会说些事后会后悔的尖锐言语,但由于缺乏了解,我们常常认识不到这些尖锐言语也是一种语言暴力。
我们认为,只有打伤害别人身体才算是暴力行为,而这些事情与我们无关。然而,语言暴力虽然隐蔽,但是却无处不在。几乎任何一件小事都会引起一场语言的战争。
一个眼神、一次说话的口气、一个哭闹的婴儿、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引爆语言战争。一方运用蓄意设计的语言作为武器,用以归咎对方、责怪对方、挖苦对方,并以此辩护自己的行为和决定是正当的。
而这当中,又以亲人之间、夫妻之间的语言暴力发生地最为频繁最为激烈。
《我是演说家》中有一期节目请到了台湾主持人寇乃馨。节目中她说,作为主持人,说话是她的工作,但也成了她的武器,而且用这个武器伤人无数。“我这辈子最爱的两个男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丈夫,可我这辈子说过的最狠毒的话,也是用来对付这两个男人的。”越是会说话的人,越是能把语言变成武器,来伤害你所爱的人。
也许,争吵之后,我们会向配偶表示后悔,会向亲人请求原谅,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得不到愈合。有许多因为争吵而结束的婚姻,也有许多因为狠话而渐行渐远的亲人。
如何让我们远离充满敌意的环境中,摆脱互相争吵的恶性循环?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给了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他的经典著作《非暴力沟通》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之列,他书中提出的“非暴力沟通”也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
为什么“非暴力沟通”能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在阅读本书之前,我也有所怀疑,而且平时我与亲人朋友间的沟通也并非一马平川,偶尔会因一些小事意见不合而爆发言语冲突。一度以为,这种沟通状态会无休止地绵延,没想到却被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治愈了。
最令我惊讶的是,我发现以前“沟通”,本质都不是在真正的沟通,更像是在下命令,或者是情绪的发泄。如果说最后达成了解决的办法,也只不过是一方或者双方的退让和忍耐而已,我既没有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也没有尊重与倾听他人。
在我将这本书摆在床头,读了两遍并认真将书中内容付诸实践的这三个月中,我体会到了“非暴力沟通”的魅力和强大的指导意义。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所有的事,都能通过较好的沟通来达成一致意见。
因此,今天我与你分享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并向你讲解“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让你的沟通更高效。
1.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沟通。
它不只是沟通方式,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让你专注于更可能满足自己人生追求的方向。
2.“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具体而言:
(1)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不带道德评判,不言过其实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但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常常忽略了事情本身,而对制造麻烦的对方进行道德评价。举个例子:
丈夫在洗碗时,不小心将碗摔了。妻子听到声响后,立即批评丈夫:“连个碗都洗不好,你就是粗心大意、毛毛糙糙,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仅仅是一个摔碎的碗,经过妻子一番批评变上升到了道德批判,进而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相互指责的争吵。
苏菲派诗人鲁米写道:“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两件小事,将人分类,看作好人或者坏人,正常或者不正常,负责人或者不负责任。
非暴力沟通不倡导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的表述观察的结果。
什么是绝对化的评论?比如“你从来都不关心我”“你老是乱丢东西”“你老是这么晚回家”,这些都是绝对化的评论。遗憾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抱怨,很可能会招来敌意。我们应该说出观察到的事实“我感冒了三天,你却没有发现,这件事上你对我关心不够”“你已经连续把钥匙丢了三次了”“这个星期你只有三天下了班就回家,别的时间都是十一点以后才回家的”。
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不管是否喜欢,我们应该只是说出对方所做的事情,清楚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者评估。
(2)表达你的感受,而非评论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举到一个例子:
一个太太抱怨丈夫,“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而丈夫的反应真像一堵墙,坐在那一动不动。说丈夫像一面墙,这是评论,而不是感受,太太真正的感受是感到孤单,需要体贴。但像“我觉得我嫁给一堵墙”这样的话,很难提醒她丈夫留意她的愿望。
女人常常不喜欢把话挑明了说,总想让男的猜。但是因为认知上的差异,容易造成误会。因此,放弃含蓄的表达方式,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吧。不要用比喻,隐喻,暗示的方式表达,可以把“我觉得......”变成“我感到......”来提升表达。
比如例子中,太太可以告诉丈夫,“你坐在一边闷声不响,我感到很孤单。”来表达内心。
(3)从自身上找原因,而非批评别人
《非暴力沟通》强调,我们有所感受的根源不在于别人的行为刺激,而在于自己本身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明白了这一点,在沟通时就应该不去指责别人,而是从自身找到情绪波动的原因。举个例子:
如果你的朋友对你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失望的根源是在于他得不到理解,他渴望被人理解。如果一个孩子抱怨家长:“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你不喜欢我”,那实际反映了孩子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别人来提出要求,人们的反映往往是申辩或者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自身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4)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你的请求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后,我们要请求他人的帮助。如何提出自己的请求,首先,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举例来说:
一个女士请求他的丈夫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结果三星期后,他告诉她,他已经报名参加了高尔夫球比赛了。这位女士说出了她不想要什么,但没有说清楚她想要他干什么。
其次,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不要用抽象的言语。一个父亲对孩子说:“我希望你能有一点责任感”但儿子不明白怎么做才是有责任感。后来父亲补充:“当我希望你能有责任感时,我实际的意思是,你要听话,不要固执己见。”
最后,让对方认识到你提出的是请求,而不是命令。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就会受到惩罚,那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服从,要么反抗。所以一旦别人觉得我们是在命令,就不会愿意满足我们的请求。用“请帮我……”来代替直接命令。
3.非暴力沟通想告诉我们什么
在我看来,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在于爱护自己。它帮助我们转变对他人的评价方式,该表自己的表达沟通方式,不用苛刻的言语指责他人,让自己专注于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并考虑如何去满足它和追逐梦想。
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讲逐渐变得平和。
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我们将不再苛责于别人,不再通过语言暴力发泄不满,而是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通过平和有效的沟通方式,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了他人。而当我们生活在平静、爱与和谐之中,我们也就融为了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