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了没见过,都是为了生活在漂泊。
突然之间有人打电话,说是有故友来了,让我一起去聊聊,吃个便饭。去了才知道十几年前报社的记者同事,现在新疆那边发展。前些日子出了一本书。名是《杏花黄了》。
好多年了,我似乎把笔封了,金盆洗手了,不干这个营生了。想起了当初干文字的心酸,失眠,熬夜,所以我半途而废了,其实,是熬不住了。
这一回头就是将近二十年。最近才想起来写点东西。朋友来了,见面是个值得高兴的事,再有就是,以前的好多同事联系上了,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我给一个同事,也是老前辈联系。他跟我聊起来,我才知道,我这多少年了,失去了多少。他马上联系我,让我加入市作家协会,跟我说,你填表,剩下不用管了。并跟我说,好多年了,你的水平早就应该出书了。我诚惶诚恐的答应着。其实,我自己知道,虚度了多少光阴,浪费了多少时间。
跟另外一个在太原发展的朋友联系。我查了下百度,有一段他的专访。坚持下来的他,说是名气大的自己都不敢想象。他也是批评了我,说是浪费了时间,应该把写作坚持下来,并力挺我。
我们当地学校校长找我来了,跟我聊。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给家乡做点贡献,给孩子们讲讲怎么发现写作的素材,如何去观察,如何去积累。其实,我真的有点恐惧,怕自己的水平耽误了孩子,给了孩子错误的导向。我说,我好好备课吧。争取讲一节课。
在路上溜达,碰见一个同村不太熟悉的人问我。你就是那个谁吧,咱们村的那个文章就是你写的吧。我跟村里人说是你写的,他们还不相信。确实,好多年,别人早就忘了你会写点东西,自己都快要忘记了。
没想到,一旦动笔,引来如此强大的反应,还正好适合我爱吹嘘的性格。
早知这样,确实该批评,确实早该动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