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呼啸而过
——2019班主任工作年度总结
文/ 张爱敏
敲下题目《这一年,呼啸而过》,心头没有一丝波澜,反而平静了许多。三年前,曾经面对48个熊孩子深情相告:“亲爱的,送走你们,我都50岁了,我期待与你们一起铸造一个刻骨铭心永远怀念的班集体,男孩子长成谦谦君子,女孩子成为优雅淑女,你们能帮老师实现这个美丽的愿望吗?”当时响彻教室的异口同声让我对这间教室充满了憧憬。
然而,事实并非如愿。进入2019,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我再也淡定不了,总有一种被碾压的情绪溢满心房,莫名其妙的发脾气,甚至暴怒,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2019年底。那天,手持身体检查单,聆听医生的忠告,我突然顿悟了什么叫人到中年。
回眸2019,这一年,有太多的遗憾。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直以来,总是把关注“人”的生长放在首位。期待每一个孩子不仅有旺盛的求知力,还有暖暖的情商,更有意想不到的创造力。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运动会失之交臂,拔河比赛预料之中,月考成绩惨败呈现。
这是一群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孩子,坐不住凳子,沉不下心,吃不了苦。成绩一直徘徊不进,吼几句已是泪眼婆娑,随笔中更是愧疚不已。源于班主任筑起的舒适区吗?让他们失去了走出去的动力。
每一位成功者,无不历经苦行僧般的自律。虽不止一次召开关于自律话题的主题班会,但大都是我的一厢情愿,共鸣虽有,但三分钟热血,转瞬即逝。虽然师生共写随笔依然,但效能并未如愿。倡导的提前入班,静坐冥思,日日目标,并未真正落实。也许总是心太软,导致很多活动流于形式。
成长比成绩重要。虽然如此说,但学业毕竟是学生的主业,一个班集体54个孩子智商相差甚微,成绩却天渊之别,关键因素在于态度与习惯。总是内心自责,也是拼搏到无能为力,但最终也是无语至极。
2019年,就这样呼啸而过。
而今,放假了,离开了校园,离开了教室,离开了心心念的孩子们。静心再读《教育的目的》,一句“在教学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那么,你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悄然入心。回眸,却有一丝欣喜潜入心底。
2019年暑假前期,一次意料之外的班级道歉会悄然进行,当48个孩子一个个走到面前鞠躬致歉,当48封情真意切的道歉信置于眼前,当耳畔响起——老班,对不起,请您原谅我们!站在讲台上的多天的委屈喷涌而出,泪水涟涟。孩子毕竟是孩子!瞬间,一切都释然了!
教育是人类灵魂的训练。教师应该是心怀慈悲,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依然重智商,更重情商,依然以人为本,尽自己所能使学生生活得幸福,学生幸福了我就更加幸福。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事干——这样班级理念已渐入佳境;
班规我来定,违犯我受罚——这样自主管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暑期名家大讲台已举行3期,家长的育儿理念有所改观;
班级生日会依然精彩,150封生日信即将完成,当我“怒斥”熊孩子们不把我放眼里时,他们怀着“挑衅目光”传递心声——我们从不把你放在眼里,我们一直都是把你放在心里;
“厨娘的诗与远方”的编辑与作者走进教室,带来了不一样的冲击力和成长力;
班会上一篇文,一次畅聊,一个游戏,┄┄甚至是违纪学生一次坦诚的保证都是成长的契机,捕捉这些契机,让失误也能绽放美丽;
当我手捧全国模范教师的证书和奖章,当我拿到河南省德育论文一等奖,当我们被家长和孩子奉以“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而是有你在,我才有了最好的时光”┄┄我欣慰地笑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后的岁月里,我还将一如既往地在平凡而伟大的班主任工作中,忠于职守,勤于奉献,不断开拓创新,用心灵感受心灵,用感恩的心、奉献的情,永远做一名最幸福的使者。现在,我可以欣慰地说,当班主任辛苦,但它让我收获了太多,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