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冈仁波齐》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活法。
在他们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不是有钱,而是灵魂有安放之处。“命好的做了喇嘛,命不好的你走向远方。”
磕头,拜佛,念经,这些是每天必做的事,就像我们每天必须刷刷朋友圈。
朝圣,这是人生一大幸事。
所以,无论是耄耋老人、壮汉、孕妇、屠夫、叛逆少年还是9岁女孩,当他们有去朝圣的想法时,所有人的回应都是:“这是最好不过了。”
朝圣似乎是一个普通藏民能为自己、家人和众生所做的最有福报、最有功德的事情之一。
于是,在藏历马年--圣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11个藏民决定从小村庄芒康一路向西,经过拉萨,去往圣山冈仁波齐。2000多公里,花一年多的时间,用五体投地磕长头的方式,一路磕过去。
70多岁的老人路上有个好歹怎么办?
孕妇难道把孩子生在路上?谁来伺候她做月子?
年轻力壮的人竟然不抓紧时间去打工挣钱?家人靠什么养活?
孩子浪费整整一年的时间不去上学,也不参加课外班?将来拿什么跟别人竞争?
……
这些,在朝圣面前,统统都不是问题,统统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磕头的时候要虔诚,头上不要戴帽子或英雄结,步子不能走太多--走七八步就五体投地一次,额头要着地,要心怀众生,为众生的平安幸福祈祷。
下雨下雪,他们在雨雪中磕。
水洼泥坑,他们在泥浆中磕。
拖拉机被撞坏了,他们扔下车头,人力拉车,拉一段,停下来,走回去,再把拉车的那段路补磕……没有半点敷衍和马虎。
老人头天还在山脚下一起磕长头,第二天起床时已经安然离世。大家发现后除了不舍,更多的是静默,没有哭天抹泪,因为这会打扰亡者的灵魂,让他无法安然离开。没有铺张的葬礼,只把肉身恢复成出生时的姿态,用白布裹好送到天葬台,请3个喇嘛念经超度,再把这副皮囊留给老鹰吃掉。这叫做“肉身布施”,是最大的布施。连个坟墓都没有。捡几块山上的小石头搭个玛尼堆,挂上一条白色哈达,鞋子和衣服整理好放在一旁。如此而已。
他们好像从来不把钱太当回事。
朝圣队伍中的一对夫妻在建新房的过程中发生事故死了两个人,赔了20多万,还欠了债。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赶紧挣钱还债,而是去朝圣,为死者祈福。
运输朝圣给养物资的拖拉机被越野车撞坏了,对方司机解释车上游客高原反应有生命危险,他们就算了,让对方赶紧上路,连赔偿都不要。
他们对待陌生人就好像是家人。
朝圣路上歇脚,没有柴烧了,随便找个村民就能讨到足够的柴火。路遇建新房的一群当地人,他们会被邀请去喝喝酥油茶,再聊聊天。有时遇到热情好客的老人,还会被请到家里吃住,他们也会用帮对方耕地来回报。到了拉萨,客栈老板娘说自己身体不好,请他们帮忙去大昭寺磕10万个头,两个月的住宿费就免了。
他们对待动物也好像是家人。
路遇一对夫妻从四川雅安来朝圣。丈夫在前面磕长头,妻子在中间拖着车,驴子悠闲地走在后面。他们邀请夫妻俩过来喝茶,问他为什么不让驴子拉车,回答是:她心疼驴子太辛苦,怕它累病累死,所以只有上山的路才让驴子拉车,平路和下坡都让驴子休息。
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仪式感。
白天磕头,傍晚搭帐篷,晚饭照例是牦牛肉、糌粑和酥油茶,一起念同样的经,然后睡觉。每天都是这样过。
他们的生活看上去单调,甚至困苦,可是他们的眼神里透着安然和满足。我想,他们很少有人会得抑郁症或焦虑症吧?
他们每天体验到的,更多是接纳、爱、喜悦与和平。
与我们所熟悉的这个充满欲望和愤怒的世界相比,他们显然生活在另一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