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妈妈有些烦躁
当爹妈情绪失控时,孩子难免会伤心难过、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该赶紧补救。
我们往往控制不住冲孩子发牌气,或者将坏情绪转嫁给孩子。孩子看似 “哭一哭就过去了”, 但其内心的伤害,需要我们去修复。
周末,妈妈边加班边照顾丫丫。丫丫找不到洋姓姓,开始闹牌气,妈妈只好帮找洋娃娃。
不一会,丫丫因为洋洋娃娃掉水盆里而哭闲,她又要去哄丫丫,就在她晾晒洋娃姓的时候,丫丫将水盆端到客厅,水撒了一地……
“ 闹够没有! 再不乖就不带你去公园了!” 妈妈吼起来。
丫丫委屈伤心地哭了,妈妈一时有种说不清的愧疚和难过。
心理话外音:
妈妈对丫丫发脾气,不仅是因为丫丫闯祸,更因为工作被打断,产生了焦虑。
孩子和父母之间本存在流动的爱与依恋,妈妈一吼,这种情感便 “断裂”了。多数孩子会通过一边哭一边黏着妈妈,试图重新找回联结感。如果妈妈不能及时回应,这种断裂感会长时间地伤害孩子。
建议;拥抱孩子,并及时解释 “抱歉,妈妈有些烦躁,但不是因为你” 之后,孩子可能还会大哭,请给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时间。
如果妈妈情绪依然处于激烈状态,不妨告诉孩子:“妈妈需要自己安静下。”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以为,“因为我不好,所以妈妈不爱我”。
不要一头大棒,一头蜜糖
从厨房出来的妈妈,发现月月自己拧开了糖果罐,正舔着糖果!想起月月有严重的龋齿,妈妈不由分说就上前抢走罐子,责骂起来。月月不明所以地哭了。
妈妈闹不过,一时心软,又将糖果盒要还给了月月,但嘴上却忍不住不停地指责……
心理话外音:
妈妈这么做,不仅纵容了孩子,还加深了情感的破裂,实属不该。
孩子需要学习规则。用规则去限定、批评孩子时,孩子的第一反应是 “ 我做错了,妈妈不爱我了”。
尽管如此,父母仍要合理地坚持。“ 得不到满足” 的失望感是孩子成长过程需要经历的。
建议:果断地拿走糖果盒,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孩子会哭泣,妈妈应允许孩子表达自身感受,但是不能无底线退让和指责,这样才能让孩子既学会明确规则,又能与妈妈建立情感联结。
争吵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
琪琪爸妈吵了一架。
爸爸看到琪琪乱扔玩具,“你看看,你把他惯成什么样了?”
琪琪妈妈也不示弱:“她一玩游戏就玩好久,不都是你放纵的吗?” 倒先说我!
心理话外音:
虽然琪琪爸妈没有直接针对孩子,但争吵时却将孩子代人其中,孩子既听到了指责,也感觉到了袒护,这种纠结的感觉,会让她不知道该亲近哪一方,似乎亲近谁,都会伴随着对另一方的愧疚感。
建议:在情绪平复后告诉孩子,刚才的的争吵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情,对那些伤害了孩子的话,自己也很后悔和愧疚。
另外,提醒自己今后要有心理疆界意识,夫妻之间的恩怨,切不可伤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