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简直被“儿童性侵”刷屏:
南京南站候车室,一年轻男子竟当众猥亵一名小女孩(后经查实,是她养父母的哥哥)。事情发生的时候,女孩神情麻木,丝毫没有抵抗。
就在刚刚,又有网友爆料称:在重庆某医院看到一男子将手放到未成年女孩(女儿?)裤子里摸其身体。全程女孩没有任何反感或者反抗表现。
震惊了!
大庭广众之下被人乱摸,
女孩们为何竟没有任-何-抵-抗??
1、“不说”的背后,是恐惧与羞耻
记得前一次大家谈论 “孩子性侵” 话题,是5月份的 “15岁少女树林产子”事件。
刚出生的儿子就这样赤身裸体放置在脏乱的林地上,脐带还联结着,少女妈妈不知所措蹲在一旁,满手是血。
报警的出租车司机说,他带少女去医院,半路她说肚子痛,然后就进了小树林,他等待车费所以在外守候,听到婴儿哭声后果断报警。
母子二人被警察送至医院,简单处理,少女对孩子的爸爸讳莫如深,噤口不言。她也没有透露任何家庭信息。
新闻到这里戛然而止,余音深长:
生产以10级疼痛带给女人刻骨铭心的记忆和蜕变,是一个女人一生中“里程碑"性的事件。如此神圣、荣光的生产仪式,却变得如丧家之犬,见不得光。在荒郊野外诞下后代,剥夺高等生命的尊严,是她的,同时也是孩子的。等这位少女老去之时,回瞰往事,将如何面对这份荒唐透顶的落魄丑态?
为什么15岁的少女怀孕生子,父母没有出面解决?
因为她怕,她觉得告诉父母这件事的耻辱成本,大于生下孩子!
每每发生“性侵”事件,大多数人的焦点都集中在:孩子的自我保护以及“性教育”上。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当事人:孩子最真实的感受,孩子不敢求助、不敢吱声的原因,以及事情发生之后父母的应对。
只教孩子“身体的私密部位不能摸”,孩子们就只能学会一个观念:身体的私密部位是很珍贵的,不能被触碰的。一旦真的遇到侵犯,孩子仍然可能会受到伤害。不仅会受伤,还会因为老旧的贞操观,而羞于开口求助。
因为,这个观念还附带了一份沉甸甸的羞耻感。
那些反复发生的性侵事件背后,就藏着这样沉重的羞耻感。
2、扭曲的“羞耻心",始料未及的深远影响
曾有一位来访者,她在婚姻关系中,一直和先生处不好关系。遇到事情总是唯唯诺诺不敢主张自己,内心却又备受煎熬。
咨询进行到第3次,她犹豫再三,终于开口向我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
她清楚地记得,在自己4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拿着一个新的、还封着口的药瓶子,十分认真地对自己进行“性教育”。
妈妈教她认识,什么是“处女膜”,同时严肃地告诉她:要是结婚前这层膜破了,就是一个“坏女人”这辈子都抬不起头,也休想获得幸福。
后来,她在大学毕业前夕,和同学一起狂欢的时候,因为当时几个朋友嗨过了头,和其中一位男生稀里糊涂发生了关系,之后,她第一反应就是:妈妈要骂死我了!我这辈子就这么完了!她不敢把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人,自己却一直生活在恐惧与自责中。
这件事,让她迟迟不敢与男生深入交往,生怕被对方发现自己那个“不可告人”的秘密,虽然人长得漂亮、性格也温和,但恋爱的事情一黄再黄,好不容易遇到现在的丈夫,勉强步入了婚姻,却一直生活得十分压抑。
韩国电影《熔炉》讲述了未成年人被性侵的真实案例。妍斗、宥利和民秀是一所聋哑学校的残疾儿童,他们长期遭受着学校校长、老师的性侵和虐待。
不仅仅是因为年幼不懂性,所以不会反抗。更可怕的是家人发现后,觉得不光彩而不愿声张,甚至把自己感到羞耻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当我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长大,被人猥亵、未婚生子、失去贞操. . . . . .如此羞耻的事,怎能让父母知情?那是败坏家风、其行可诛的事情啊!
3、处理孩子问题的“正确姿势”
一、“性教育”重要的应是权利意识,而不是贞操观。
我们该教会孩子身体的自主权的重要性,而不是身体某个部位的重要性。
当孩子因为感觉到入侵而生气,因为受到伤害而感到愤怒,因为不快乐而开始哭喊,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压制,而是学会尊重孩子内心的情绪情感。包容他,倾听他,多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自己内心所经受着的一切。
只有这样,当孩子难过,困惑,甚至于受到伤害,父母才能成为孩子信赖的、愿意开口求助的人。
二、孩子遇事、犯错时,要让孩子产生信任感和依托感。
让孩子不会因为错误导致的责骂,而产生自责、内疚、自卑的心理。而是强化正确的行为,并对父母产生信任感。这种从小培养的慈悲感、兜底的宽容,才能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并有纠错的勇气。
人生那么漫长,我们无法预断子女独闯人世将要面临的凶险。但要让TA知道:无论在这人间受到多大的挫折和屈辱,父母永远都是TA的遮羞布和避风港,能为自己及时止损。
三、对于“性关系”的引导:你可以享受性,也可以发自爱,但请保护你自己。
在电影《完美陌生人》里,当女儿向父亲询问是否应该答应男友去过夜的时候,爸爸是这样回答的:
最后,爸爸还是给了她一个避孕套。
建议你因爱而性,但你也可以单纯享受性,我尊重你对身体的决定权,但,请你保护好自己。
因为女人的生理弱势,决定了在性这件事上,要承受更多的后果。
圣经形容儿女是箭,父母是弦,我们无法得知和把控,他们离弦后的所有际遇。但,弦能做的,就是当箭握在温热的手中时,时时摩挲,常常磨砺。在它离弦之时,不让它的方向偏颇。这是为人父母,为亲情一场的今生缘,所要付上的必备的基本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