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贫苦的人住在山脚下的低洼地带,他们饱受山石滑落、砸伤牲畜的苦楚,经历了山洪爆发、冲毁家园的灾难,但是由于生活艰辛,他们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改变这种现状。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智者来到他们这里,看到了他们悲惨的现状,提出了一个意见:“你们现在要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态。”
那里的人们都说,我们世代生活在这里,怎么改变呢?
智者回答:“很简单,你们搬到高处就可以了。”
人们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智者的话做了,虽然搬迁的过程颇费周折,人们扶老携幼,带着家眷牛羊远离的他们时代生活的故土,在新的家园盖起新房子。后来他们找到了新的天地,他们再也不为山石和洪水而发愁了。
“为什么会这样简单?为什么我们以前没有想到?”人们对此感到疑惑不解。
解决的方案看似简单,但登到高处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是什么蒙蔽了他们的双眼,是什么让他们安于现状?
生活中,山崩和洪水这些可能的严重后果,可能是隐形的。人都会喜欢安逸的家园,喜欢避风的港湾,躲在舒适区不愿走出。
总习惯于带在舒适的环境里是常态,如同青蛙呆在温水里,开始并不会感到什么还会非常舒服,而跳到温水外面往往需要承担风险和痛苦,成长和觉醒是痛苦的,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不论是多么小的改变总归不会太舒服。
因为某些外力的因素,我们总是中断手头的事情,会在睡前刷刷抖音,会在写字的时候抽空看看手机,这些事情无形之中消耗了生命,却茫然而无所察觉。
我们需要对抗意志,但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意志。最好的办法是不给任何诱惑自己的机会。先练习一小段时间的专注,在这段期间,不能有任何事情打扰自己,包括手机、电视、网络。隔离、学习的环境可以自动屏蔽许多诱惑。
每当完成一段时间的专注,都值得奖励一下自己,可以是心里的肯定,也可以是食物的犒劳。走出舒适,是需要一点点从温水中出来,而操之过急,可能会着凉。
步伐迈得太大,最终的结果也一定是搞得自己精疲力尽。可能有那么一天,所有以前的坏习惯会强势反弹,我们会躺在床在,突然不想动了。所以,改变需要从一点一滴地专注做起。
还有一点值得探讨的是,我们跳出舒适区之后的方向。经过遥远的征程,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努力,连自己都感动了,但是还没有看到胜利的角旗杆,其实,我们并没有明确自己为什么要跳出舒适区,只是单纯地觉得温水区太安逸。
这个时候,需要刻意地找对一个方向前进。如果我们的心态太佛系,从来也指望做出什么成绩来,最后的结果也一定会如你所愿。
爱迪生说:“要是我们所有人都能做到我们想做的事,那么毫无疑问,我们会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惊讶的。”
我们的体内确实存在着更多的才气,更多的能力,更有效的机能。能调动多么大的能量,一切就在于我们内心的蓝图和憧憬。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