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矛盾为契机

在教室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低年级的孩子,每天都是你碰我了,他拿我东西了等小事,这些小事看上去琐碎,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巧妙的抓住这些事情的矛盾点,却是教育孩子的最好契机。

打架事件

两个孩子在教室外面打起来了,别班的老师把他们带到我面前。两个孩子站在办公室里,用怯怯的眼神看着我,看上去有些害怕,我一看又是那几个孩子就一头火。先冷一冷吧,有些事情放一放,平复一下情绪再处理会更好。过了一会,我看他们平息了情绪,我也平息了情绪,我就询问他们原因。结果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也争着说,一年级的孩子,我就告诉他们要一个一个地说。

后来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其实是孩子丙故意去欺负乙,甲好心想去帮孩子乙,结果乙就把甲踢了一脚,甲不干了,又踢了回来,两个人就这样打了起来。听完后,我就让两个孩子想一想,他们做错了吗?如果没有错,做的哪些事情值得表扬?如果有错,又错在哪里呢?一年级的孩子,要找出自己的问题很难。后来我就让他们互相交换角色,甲是乙会怎么样,乙如果是甲又会是什么感受。

后来甲说有问题必须先找老师,不能自己私自解决。乙说他不能随便就踢打同学。我又把丙同学喊了来,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然后我就让他们回教室了,下午班会课的时候,我就在班里点名表扬其他做的好的同学,让这几个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感觉自己做得不如别人做得好,他们还需要好好地去做,同时还让班里其他的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如此以来,孩子们在以后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废纸事件

社团课刚上课没多久,一个孩子就揪着两个孩子进了办公室。这又是怎么了?老师让捡一下地上的废纸,一个孩子捡了起来扔给了另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又扔了回去,两个人就这样扔来扔去的,社团老师生气了,就让他们到办公室找我。我让其中一个孩子先说,孩子说清楚了事情。我又问另一个孩子是不是这样的,另一个也说是。我先问另一个孩子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因为是他先扔的所以我先问他,他马上说:“不对,老师,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我改。”我又问先前的那个孩子,他错在了哪里,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想到自己错了,认为别人扔给我我再扔回去,哪里有错?我就提醒他,别人扔纸团给他,他还可以怎么办?他想了半天,再加上另一个孩子的提示,最后告诉我说:“我可以告诉老师。”我说老师如果正在讲课怎么办?“先拿着纸团,下课后再找老师。”我又问他哪种方法好,他自己想了想说,先自己拿着那种。我说:“既然你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你们去把教室里废纸捡一捡吧。”两个孩子就开心地回去了。

看似是小事,一个小纸团,你扔给我,我扔给你,考验的却是孩子们的品质。抓住这样的小事,适时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既让孩子们保持了教室卫生,同时还对他们进行了道德教育。


在我们的眼里可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可是对于孩子们为说却是天大的事情,比如因为别人说了一句而号啕大哭,因为丢失了折好的东西而哭,谁和谁打架了,谁又违反了老师的规定了等等。这些我们毫不在意的事情,孩子可看得很重,不是您说下课不能跑的吗?看,他跑了。看老师怎么惩罚他。如果不惩罚,会有其他的孩子继续跟着学,如果批评惩罚,怎样才是合适的?如何才能抓准那个度?我们如何处理才能既教育了这个孩子,又对其他孩子起到警示作用呢?这些都是老师要考虑的细节问题。那些看上去很小的事情,却可能因为我们的疏忽而失去了教育的良机;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会,将孩子们之间的那些细碎的矛盾变成是教育孩子的契机,相信在培养孩子的能力及处理事情方面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孩子,而不是高高在上俯视孩子,多研究儿童心理学,从根本上了解孩子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孩子相处,才能更好地抓准教育契机。教育无小事,只要我们用心,就能化矛盾为教育契机,更好地转化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