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一步错,步步错”,指的就是“选择”的重要性。做对了选择,即使再艰难困苦、再跌跌撞撞,也总归是在正路上有所成长;反之,做错选择,往后只能越努力越不幸运,只能早死早超生。那么,既然“选择”如此重要,那么什么促使我们做出“选择”?
价值观
价值观是什么?
根据维基百科上的解释,价值观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所以,价值观并不是一个“虚的、模糊的”概念,它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指引着我们去从事某些行为。
更通俗的说,价值观就是判别什么是好什么是更好什么是最好的判定标准。注意,不是判断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为但凡只要智商正常的人,都不会去选择坏的。但之所以“选择困难症”如此常见,往往是因为事物通常“即有好又有坏”,没有一件事在所有方面都完美无缺。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当我们价值观明确的时候,选择是自然而然的,根本不存在
所以,我们要问的不是“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是“如何理清我们的价值观?”
经常问问:“什么最重要?”和复盘的好习惯的非常有助于我们理清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没有人天生就是“做选择题的高手”,价值观的成熟是一个过程。现实中“随大流”的人随处可见,看到别人去考CPA,所以自己也去考CPA;看见别人买房,所以自己也要买房;看见别人在投行上班光鲜亮丽,所以自己也想尽一切办法挤入投行。种种这些,基本上都是将别人的价值观直接生搬套用,懒得亲自打磨自己价值观的结果。我常想这可能就是多数人“迷茫”的根本原因,随波逐流的人怎么可能不迷茫呢?正因为不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事,所以别人做什么自己跟着做什么,但做下来发现这不是自己喜欢的事;于是又陷入更加迷茫的状态,恶性循环!
但请不要混淆“体验”和“随大流”这两个概念,虽然两者都在“做事”。但是前者是主动的,而后者是被动的,两者之间差别甚大。我们说到价值观的打磨是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指的是“体验”而不是“随大流”。虽然说在“随大流”的过程中也能够理清自己的价值观,但这时候很可能意识到自己不适合或者后悔了,换言之就是已经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而主动的“体验”则往往不会,反而可能会发现“未知”的自己。
选择正确的好处我们已经很清楚,那么反过来你知道为何我们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吗?
在磨练我们价值观的过程中,有个坑需要注意,那就是“以偏概全”!
“以偏盖全”的定义是:以少数的例证或者特殊情形来强行概括整体。简单说来就是把自己的看法当做是客观事实了。
以我最近犯的一个错误为例:
最近我父亲从老家带回来一包咸菜,虽然样子普通,但是入口爽脆,清甜的味道非常与众不同。这种咸菜我们一家人都十分爱吃,“据说”在老家也是十分受欢迎。于是我就提议,能不能想办法把这种咸菜从老家运出来深圳售卖呢?“应该”也有不少人喜爱吃这种咸菜吧。
先不论这种想法是否符合客观现实,但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很容易掉“坑”里。
比如说:我们家爱吃这种口味的咸菜能够代表深圳的广大群众爱吃吗?
“据说”在老家也很热销有事实依据吗?有实地考察尽调过吗?
这种口味的咸菜在深圳的市面上就没有吗?为什么没有呢?搞不好可能有人已经试过了做这件事,但社会却给出负向反馈却不自知呢。
其实我在提完这个看法的时候就意识到支撑的依据很薄弱,虽然有这个想法但也没有进一步考察,所以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你会发现很多人也是这样的,常常拍脑袋就一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坚信“自己的看法”就代表着客观现实。他们常常把讨论转变为争论,让你很难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讨论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选择”很重要,而选择是“价值观”的产物。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打磨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动态的,这个过程就好像十月怀胎一样,需要时间、只能自己亲自动手,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会觉得痛苦,但长时间内所带来的收益却一定巨大的。另外,在打磨价值观的过程中有一个“坑”要注意,就是“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