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望,这样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在这里孔子勉励年轻人要积极进取,告诫人们不能轻视年轻人,也隐含今胜于昔、未来必将超过现在的一种发展观的思想。
孔子从正反两方面来勉励年轻人。他用反问句“焉知来者之不如今”,来肯定年轻人一定会强于年长者,以此来增强年轻人的信心。
但前提是年轻人一定要积极进取、勤奋努力,因为如果不勤奋进取,老了的时候还没有提升素质、取得成功,就不会让人敬畏了。
因为古时候文字、书籍的流传有局限性,记录往往很简洁,这些都是隐含在孔子的话中的。笔者自认为分析的还是有道理的。
后人多用“后生可畏”来赞叹年轻人的进步,其中也隐含着一丝失落。
可以说孔子也是提醒人们,不能轻视年轻人,不能打压年轻人,要让年轻人有足够的上升环境和空间。
现实中,有的人却很轻视年轻人,总是说:如今的年轻人真比老一辈人差远了,比如不守规矩、不尊重长者、顶撞领导、过于自我等等。
从客观的角度讲,年轻人早晚要取代老人,年轻人的一些做法作风,我们这些老人再看不惯,而当我们让位于他们时,他们的做法也许会成为新的规矩。在我们看来是不合时宜乃至错误的东西,到时候也许会成为铁律。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还有一点,孔子所说的四五十岁人就属于年老力衰的说法,是有一定的历史性的,当时人们的平均年龄很小,到四五十岁已经很难得了。现在要客观对待,不妨把这个年龄增长到七八十岁乃至八九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