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一书,前半部分讲了沟通的四要素,借助这四要素城实地表达自己。书的后半部分卢森堡博士讲了具体运用这四个要素,如何和别人沟通,倾听自己内心和别人,充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真正的爱自己,避免伤害,重获生活的热情。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七章《用全身心倾听》和第八章《倾听的力量》。
为了倾听别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感受和需求。这种现象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就是要学会去倾听孩子们的感受。
记得有一次领加餐时,有一个班的学生很晚才来领,刚走进进餐厅,我就不问原因地说他们领加餐太晚了,学生想解释什么,我也不听。下一周的同一时间还是如此,一连三周都是如此。我感到情况有些不对,便到教导处去了解了他们班上课的时间,果然如此。该班是美术班,下午第二节课之后由于美术班老师不休息直接上课,所以他们没有时间去领加餐。得知这一情况后,和教导处协商给他们调整了上课时间,这一情况得以改变。
还有一次,一个负责全年级晨检上报的女生,每天给我上报的都是全勤,我不听她解释,批评她谎报数字。在了解情况后,得知她上报的是实际情况,我错怪了她。
以上这两个案例都是我们没有全身心的听从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只是以我们自己的主观臆断为标准,结果伤害了对方,这就是暴力沟通的典型。(特别说明,后一个案例中的女学生,后来我专门向她说明了情况,并道了歉)。所以,平时我们在工作中要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曾说道:“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变得清晰起来。”
我的一个好朋友加闺蜜,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电话聊1~2个小时,谈话的内容无非是心中的苦闷和不解,和她聊天,我只有听的份儿,听她聊工作中的困惑,生活中的苦闷,家庭中的琐事儿,人生的无常等等, 在听的过程中,我全身心关注她的情绪变化,不时地插上一两句。每次聊天之后她都会说:“我把我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出来了,感到很痛快。” 所以看到倾听对别人的影响,我感到很惊喜。一次又一次,我见证了,倾听帮助别人治愈了心灵的创伤。作为一个听众,我们并不需要心理学知识或接受有关精神疗法的训练。关键是,我们有能力体会一个人在某个时刻独特的感受和需要,这就是倾听的魅力所在。
书的最后,卢森堡博士还讲了,如何爱自己。他说,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非暴力沟通》与其说是一部讲述沟通技巧的专业书籍,我更愿意相信它是一部教授积极生活的哲学书籍。感谢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价值观可以多样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一定要建立在同样的价值判断上,还可以建立在同理心和需求的沟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