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一粒粟中藏世界。
传说在漠北荒原的正中有一处池塘,天生四方形状,天清地明时可以从水面上看到另一个世界的幻影。彼世界山川草木、人物习俗、建筑语言等皆与此世界相同,更有奇珍异兽仙草灵芝等宝物。那世界修行人甚多,各依据着名山大川建立门户,其中种种神奇种种变化观之令人赞叹流连。
这事本来缥缈,偏得此世界有一名道士自号子虚,专好寻那些似有似无的传说之地,之前一时心血来潮便凭着一篇《桃花源记》去了武陵寻桃花源,在那山水间游荡了三年时间,最后被樵夫救出,蓬头垢面,不人不鬼。好在修养一段时间后恢复过来。问他究竟寻到桃花源没有他也不明说。
这一日,听闻一个老乞丐说起这荒塘的传说,心中向往。打听大致方位后径直上路,费尽心力,九死一生。终于在荒漠中找到了这一处地方。那子虚道人在塘前静观了三日,第四日天明时突然大哭三声,大笑三声,飘然而去。
回到中土,子虚收了一个徒弟九之道人,嘱咐他记录下自己所见所闻。
九之不解,上前问道:“这一段经历固然有趣,终究还是池塘中的幻影,恐人难信。其中各派说法杂糅亦有云深不知处之感,只怕乱读者眼目。”
子虚道:“你也太固执书本教义了!岂不知书本是死物,能乱人心的并非书本,而是人心。言方塘中是虚,如何便认定此世界是实?况世人不愿听真话,不愿听假话,偏要在真中掺些假才信,我这见闻虚虚实实,正合人心。其中引用诗词不拘年代,不拘章法,只求应景,也更痛快!”
九之大笑道:“妙极!妙极!此事源于方塘,本来荒唐,莫不如就以荒唐做题,荒唐立意,轻轻松松,供茶余饭后消遣之闲谈,也是桩乐事。”便由九之记下这见闻,名《荒塘记》。
后来天下大旱,饥荒爆发。子虚道人去招摇山寻访祝余草,再没回来。有人说他得道飞升,有人说他葬身兽腹,没个结论。九之道人与他师徒一场念着他的情分,便将《荒塘记》改为《子虚语》,流传出来。以下便是书中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