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哪吒这片电影的印象处在古老动画片里,觉得新剧情大概也逃不出古老传说,不过观测近年看过的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都刷新了我对古老神话传说的概念,这些新片的编剧在保留传统神话关键剧情的同时,又创造出新的故事,就算看不懂神话故事,也不影响观影质量,不由得想给这些编剧加一箩筐鸡腿。
看完哪吒还处在兴奋与各种燃点中,敖丙的帅气、哪吒的可爱、太乙真人的搞笑、李靖夫妇的感情泪点等,都让我有想买票冲进电影院再看一次的冲动。 我强制自己静下心来,回味这一部电影给我的感触点,并归纳总结出了这三个大方面:
一、社会标签
村庄和天庭都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歧视,以貌取人、贴标签等,例天庭里太乙真人和申公豹,一个是人族转仙,一个是妖族转仙,申公豹就算再努力都不被待见,摆脱不掉曾是妖的标签;而太乙真人呢,仗着是人族背景,一身肥肉,爱好饮酒导致酗酒常常不务正业,修仙技术也差多了,哪吒一天就学会的高阶障眼法,太乙真人还需要请教他,这样的人却可以(这样评论好像也贴了标签)当元始天尊十二个关门弟子之一。
再比如在凡间,村庄里因为哪吒是魔童转世,从小就坏名声在外,就算他内心向善,每个人见到他还是害怕,这就像极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因为大人这一辈的过错,例罪犯,就算改过自新,他们的孩子还是会被贴上“劳改犯孩子”的标签,就算做得再好,得不到认可,他们的内心就会渐渐转偏,陷入“既然你们这么说,我就这么做”的思想,终究再次酿成大错。
敖丙也因为是龙族的背景,当他好心救大家时,却也被李靖和村民为难,导致引起活埋村庄事件。
这引发了事情的好坏的讨论,《与神对话》书中提到:事物全都没有对立面,事物是对是错,是个人价值系统中的主观判断,一个问题站在的角度不一样,事物的“对”与“错”也就不一样。
所以你说敖丙活埋村庄是“错”的吗?在我们看来,他屠杀生灵,当然是“错”的,但是从他的角度来看,他只能通过活埋村庄封口这件“对”的事情来改变龙族的命运。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哪吒和敖丙的家庭教育也导致他们性格的不同。哪吒生性野蛮恶劣,但李靖夫妇完全接受,并无条件爱孩子,甚至包含“爱的谎言”,这是现实生活中父母无私的爱,悲伤与痛苦总是独自承受,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好的那一面。可是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反而是哪吒的叛逆心里,因为他之看到表面,看不到父母的牺牲,那是双方价值点的差异。父母总以为怎么怎么做才是对我们好,可是我们却有自己的观点。
所幸给了他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哪吒看到李靖为保护自己,而使用调换身份的符时,才打开他们之间的结节,做回自己。
敖丙是个乖宝宝,因为他一直被灌输龙族的期望,被灌输“没有办法摆脱妖族”的观念,所以做事情唯唯诺诺,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龙王在我认为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虎爸”“虎妈”,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或者让孩子做“他们”认为对或者好的事情,这样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却磨灭了孩子的内心以及本性,脱离了这样的“要求”与寄托,他就不知道路该往哪走。
这两人其实都是孩子,他们都保留着孩子最纯真的一面:善良、有爱、请求得到认可。虽然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教育方法,我还是觉得在品质上成为优秀的人,比在各个领域里争夺成为优秀的人更重要。
三、正确的自我认知
哪吒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因为别人一直不认可他,所以他干脆叛逆到底,用心理学层面来说,是希望通过别人的认可来满足自己的不自信。
敖丙也是同样的问题,因为从小背负家族的期望,所以顺从教导,不敢违抗,希望通过完成长辈的期望来提升自己本身的价值。这是现代教育环境下,孩子乃至很多大人存在的自我认知问题,问题的核心就是——没有自我,缺乏自我价值。
从逆向思维来说,如果哪吒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坚定李靖夫妇关爱下的信念,那么他会不会做出不同的事呢?如果敖丙在父辈期望的条件下,找到自己与期望之间的结合点,在满足父辈期望的同时,又可以达到人生梦想,他会不会就此过上不一样的人生呢?
接受自己的不同与特别,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如果自己都不能坚信自己的信念,那还如何抗争?连自己都不信任自己,那还怎么改命?
所以影片给了一个结论:如果抱怨命运不公,那就逆天改命,与之抗争到底,你到底是什么,只有自己说了算。
最后,扒一下团队,这一部两小时的电影,是1600个动画制作人,历时5年时间,磨合了66个版本不断改版出来的,让人佩服,哪吒的形象太确切了,也颠覆了传统可爱形象,山河社稷图里的景象更是美不胜收,给背后的团队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