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逛书店,看到畅销柜台上放着不少成功人士的成功学书籍。《***的成功之路》、《**教你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之类的书被长期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销售量也是不俗,无论是网上还是实体店,这类书是最容易蝉联销售榜前十名的书籍类型。
我倒不是觉得这类书有什么问题,事实上我自己也看过不少,累的时候用它打打鸡血激励一下自己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可如果把这些书当成通往成功之路的武林秘籍,从此一路升职加薪出任CEO走上成功的光明大道,那恐怕你要失望了。
你看了李开复的书,就能够开办出一个创新工厂吗?
你看了李彦宏的书,就能够打造出一个百度吗?
你看了马云的书,就能够构建起一个淘宝吗?
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把他们本人放到今天这个社会中,都未必能打造出同样的商业帝国来。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性格、禀赋、优势、短板、经历、周边的环境及人脉圈子全都不一样,所处的时代也不一样。即使是双胞胎,后来的结果也很可能南辕北辙。任何一个人都不将自己完全复制成另一个人。古希腊有一句哲学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世事都在变换,你套用别人的成功那个办法,那岂不是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
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子,偏科偏得吓人。她的文科很棒,尤其是作文,硬是能把考试的应试作文写出美感来;相反的,理科的成绩就有点惨不忍睹了,任凭她再花功夫和时间,都没能和理科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文理分科的时候,我本来以为她百分之百是选文科的,可她的选择让我大跌眼镜。
我问她:“你为什么选理科啊?”
她带着几分无奈地说:“我爸妈说了,计算机行业比较有前途。我姑姑就是做这个的,以后也可以给我些指导。”
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心里暗暗替她捏了把汗。毕竟她从初中就开始文理偏科,而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这么简单。
果不其然,最后高考成绩出来了,她连三本的分数线都没上。后来我听说她又复读了一年,改选了文科,最后上了一所二本的大学。
我舒了一口气,同时心里有点惋惜。如果她一开始就选择文科,就不用浪费这一年的时间了。好在她和她的父母没有一条道走到黑,硬要她在理科这条道路上闭着眼睛走到天黑。
她的姑姑是学计算机,在计算机行业做得风生水起又怎么样呢?说到底,她的姑姑在这个行业再成功,不代表她在这方面也能打出一片天地啊!既然如此,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别人的成功模式来设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呢?
古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如今现在这个互联网的大时代下,各种行业、各类知识在每秒钟不停的碰撞、粉碎又重新结合,分分钟都能出现我们过去连听都没听过的职业。过去的三百六十行已经变成了七百二十行,并且在不久的未来可能变成三千六百行甚至更多。
你能想象在网上搞怪说个搞笑的段子能吸引几百万人的眼球吗?
你能想象三百六十五天做出漂亮美味不重样的早餐也能被成千上百人关注吗?
你能想象每个月出国几次从国外往国内搬东西也能养活自己吗?
这些过去你想不到的种种,现在不就在我们身边发生吗?
在这种环境下,你还有根据过去的成功标准来定义自己的人生吗?一定要考上名牌研究生天天穿着名牌西装提着手提电脑进出高档写字楼的人生才算是成功吗?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男孩放弃了重点高中的保送名额,去考了职高的烹饪专业。他的父母气得半死却也拿他没办法,没想到男孩儿由于烹饪的专业技能过硬,英语又好,在职高读了一年就被学校送去了国外进修,回国后直接去了北京学校总部,最后进了北京中南海餐厅当厨师,还找了个同样学烹饪的女朋友。
你能说这样的人生不算成功吗?
我越来越相信职业无分贵贱。任何一种职业,只要用心地把它做到极致,都能够做出成绩,做出创新,做出亮点。即使不能登上世界顶端,养活自己是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的。
这两天高考分数线出来了,家有考生的家长为了填志愿忙得人仰马翻的,忙着各处咨询打听,然后逐条逐条分析:A专业不错,但是就业前景未必好;B专业又太冷门,毕业出来也很难找到对口工作,最好的情况也只是留校当老师或者搞研究;C专业读书时间长,且本科学历在相关行业中没有丝毫竞争力,至少也得读到博士……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是,这些分析,真的有用吗?
今天热门的专业,在四年后可能早已经落伍甚至消失;今天不被关注的专业,在日后也有可能被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考古专业、历史专业够冷门了吧?可现在鉴宝类的节目遍地开花,马未都、当年明月也成了明星,一年的收入恐怕是一个普通白领十年也赚不到的,你能说他们不成功吗?
既然事事皆有可能,与其纠结于哪个专业更有前途,不如根据他自己的兴趣和长项来选择,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世上的路有千百条,只要你确定方向、努力、不放弃,终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根本无需去复制别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