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恩施的第一站,导游就告知我们有多幸运,在她的记忆中,从春节到接我们这个团(五月中旬),能看到太阳的日子一只手都数的过来,而那一天天晴了。在恩施的七天里,也只有两个半天在下雨,而雨中游览也凭添了不同的意趣。
地心谷就是在雨中游览的。而且那种意境幽深的地方,好像更适合阴雨绵绵,湿漉漉的感觉。
地心谷位于恩施州建始县高坪镇,神秘的北纬30度中心,属珍奇高山喀斯特岩溶嶂谷地貌,其岩溶嶂谷以长、深闻名于世。有地心天堑、地心奇观、巴盐古道、地心洞天、地心秘境、巨猿暗河六大游览区,犹如深山中切开的溶洞,天堑之窄,切割之深,熔岩发育之美实属罕见。
地心谷是两山之间的一条河流,先下山,沿河到最深处,从另一端上山。一进景区,便是跨越峡谷两边的“云之端”玻璃栈桥,桥长将近三百米,距离谷地有近二百米。看一波游客呼啦啦涌上栈桥,大喇喇跑来跑去比耶拍照,我只有羡慕的份,拍张纪念照都只敢坐在桥上,特别是其中一段,据说九D效果,一步踩上去,桥面上玻璃裂纹立即蔓延开去,还伴随着碎裂的声音,明知是效果,还是步步惊心,提心吊胆。只想快点离开.,等到脚踏实地回头看时,一边拍着胸口心有余悸,一边又有点跃跃欲试。
接下来的一段是地心天堑。沿着绝壁上的人工栈道一路向下,这一段峡谷叫舒心谷,峡谷深而窄,密集层层叠叠的植物,像给两边涯壁铺了厚厚的毯子,谷底流淌的石门河看起来只有细细的一缕,偶尔裸露的岩壁也是或层叠、或凹陷、若石书、若洞穴,形态各异。不经意触到的植物,就可能是珍惜物种,偶尔看到的树,就可能百年千年.。微雨中踩着石板栈道,幽谷下隐隐传来水声,间或树叶上的水滴落在手上,打在手心,润在心里。
一路向下,有个岔道是巴盐古道。这是过去从重庆为起点’“川盐销楚”盐运通道,同时也是一条官道、商道、兵道,唐宋时期就有记载,人称“巴楚第一古道”,全长几百公里,地心谷之一段近代还有人进出,所以基本保留了历史痕迹,可以说这里每一粒泥土、每一个台阶、都是文物,穿越千古,通达不朽。
终于来到窄窄的谷底,这一段峡谷叫洗心谷。石门河水的颜色也从白色变成绿色,急湍奔流冲撞着两岸,将两边岩石河床打成宽窄随意、凹凸有致的形状,透着那么点冲刷涤荡的恣肆奔放,人的心情也从赶路中放松下来,沿着河流往前走,水势横冲直撞,直到地之心。
地之心是一个心形水潭。石门河水奔流至此盘旋沉积之后流速变缓,如同心脏有节奏地输送血液,而且地之心也在在峡谷的三分之二处,等同于心脏的位置。游客一路走来,看见个有点形状的水潭就以为到了地之心,围着一顿拍,闹了好几次乌龙之后,终于得见真正的地之心,我们也冲破重重人墙挤到前面,比着心拍照,后来发现,回程时在高处拍更形象。
后段的问心谷是亲水区,设置有各种玩水项目。据说口罩期间停止运行,,还没有完全恢复。我们身上带着集合时间的紧箍咒,一路狂奔往回赶,甚至还坐了一段传送带(人称魔毯)。站在软踏踏地皮带上,两边无遮无拦,脚下就是深谷,站上去时什么姿势,就一直保持什么姿势不敢动,僵硬地保持到下传送带。只能说真不愧是地心谷,从崖舍酒店(挂在悬崖上的酒店),到悬崖栈道,从云之端玻璃桥,再到魔毯,从头到尾玩的都是心跳。
同样在雨中游览的还有屏山大峡谷.。峡谷在恩施鹤峰县容美镇,距离恩施市有150多公里, 因山顶平阔,山侧屏立儿得名。 南北绵延20公里,东西宽不到五公里,四周峭壁耸立,溪流环绕,峰峦和河谷落差1000米,,犹如航行于武陵腹地碧波万顷苍翠群山之间的孤岛,有“东方诺舟”之称.。屏山腹地土地平阔,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绕道,有阡陌古道曲径通幽,美得超脱凡尘。
水是屏山景区的特色之一。生态良好、植被丰富,各类水系经过多层过滤,水质均大一级水平,特别是在躲避峡内,十几公里处处清澈见底,深处达二十多米,船只停泊其上,宛如悬浮在空中,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人称”中国的仙本那”。 将我引到恩施的那张漂浮船图片就是在这里拍的。
这片深藏于大山之中的天堑之地,还曾经是三十年代初,红四方面军的湘颚边军医院、枪炮局、被服厂所在地,俨然是红军在湘鄂边最大的医疗和军需补给基地.。
进入屏山景区沿着云罡栈道一路下行,望向谷地满眼绿色。只是奇,,明明只有绿色却看起来那么色彩斑斓:清新淡雅的浅绿,浓重厚实的深绿,深沉扎实的墨绿,苍劲的黄绿,跳脱的蓝绿,掺掺杂杂,层层叠叠,累积堆叠得厚重浓艳,简直浓缩成固体,把个峡谷盖得密不透风。中间一条澄碧的溪水,蜿蜿蜒蜒,偶尔几条小船在溪中划过,橙色的救生衣成了图画中最抓人眼球的存在。这美景像有魔力,引得人移不开眼忘记劳累,恨不得直接扑入美景中。
阿打铺子是游客集散地,各种体验项目都在这里购票,.我们选择了深度悬浮小木船和打卡网红悬浮照。乘坐工作人员的小木船划向溪水深处,反倒没有了远处观赏的惊艳感(过分细节确实会忽略整体美感),本来若有若无的细雨也在这一刻变得大了起来,到了网红打卡地,甚至不得不停下来避雨。幸好山中的天气瞬息万变,仅十分钟左右便雨停了。看着排在我们前面的游客,在一群游客的围观下随着摄影师的口令挥挥手,指一指,比爱心,莫名有点尴尬,颇为紧张地想自己等会中做什么动作,耳边还有后面游客的议论:”这个,这个动作好看,等会你也做,这个不行,等会你别做了。”.尴尬地拍完照,好像才完全放松下来,看来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还真不容易。
从阿打铺子到桃花渡,一路总可以看到体验、拍照、划船的人,时不时停下来凑凑热闹,品评一下别人的表现,看看她们穿的花俏的民族服装,竟然一点不觉得累,不知不觉就到了桃花渡。
戴好安全帽,穿好救生衣,渡船开向黑龙渊.。航道渐窄,悄然驶入一线天。周遭马上变暗,来自两边高耸的崖壁的挤压感、压迫感随着驶入水道越深也越来越增加。外界的日光被隔绝在外,只有头顶细细的一线,划水声和游客的惊叹声都幽深带着点回声,大家不自觉地屏住呼吸,忍不住伸出手去触摸似乎近在咫尺的涯壁,就这么划行十几分钟,穿过最窄处的五尺门(狭窄到仅供一只小船穿过)就到了渡船终点:滚龙坝码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呼出一口气,竟然有劫后余生的感觉。
用导游小哥哥的话::到了傩愿洞,再爬八百级台阶就到出口了。我们抱着希望就在前方的想法,一头扎进傩愿洞。
据说傩愿洞是土家族、苗族祖先居住的地方,里面的步梯一路向上,间或有开口可以看到洞外景色。受导游小哥哥影响,我不自觉的数着自己的步数,不敢停下来休息。生怕提着的一口气一懈就提不起来了,随着步数的增加,信心也增加不少,当数到七百多步时,发现已经到终点了,竟然有点意外的惊喜,看来导游小哥哥是懂激励人的。
在这个景区还安装有国内领先的AI机器人智能短视频服务,游客微信扫码进行人脸认证后,就可以在沿途布设的智能摄像头前被捕捉,也可以主动互动,结束后就可以得到一个游客专属的VLOG。我们后期才扫码认证,只采集到很少的镜头,所以就没有花钱买视频。
无疑,下雨天对游是有影响的:天色暗、路也滑,最主要是屏山峡谷中清澈见底的溪水没有了透视悬浮的效果,也没有了阳光照射的光影变化。但是我依然认为微雨幽谷有它别样的意趣,仙境也不过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