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的时候,教室墙上就贴着高尔基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所以,在很小的时候,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会让我们去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在大人们的眼中,似乎好好去读书就可以把书读好一样,但实际情况是,家长越让读书,越催得紧,读书的劲头就越差劲,大概是太叛逆了吧。
长大后,身边的同事、朋友,不管上学时期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不好的,大家并不会去刻意读太多的书了。就算读,也只是翻一翻家中仅有的书,那本书可以翻个三四年都不成问题。于是我就去问了一下身边那些还偶尔还会翻书的朋友们,问他们现在读书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改变,或者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帮助没有?大家的回答那是相当的整齐,说:没有。
那既然没有帮助,为什么还会去读呢?这次回答的不太一样,有的朋友说,就是想多了解这个多元的世界;还有的朋友说,就是实在没有事情,想着这本书都在家里放了几年了,好歹让书有点存在感呀;还有的朋友说,就是单纯的翻一翻书,并没有觉着有什么用,可能会有什么用,只是我自己不知道。
大家的回答,总是那么的坚决和任性,似乎并没有想从书中得到自己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想要去获得的答案。
那我们在回头看一看高尔基讲到这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我们在读了书之后并没有什么变化,那是高尔基的这句话说的有什么问题吗?如果高尔基的这句话有问题,就不会贴在教室的墙上了,显然高尔基的这句话没有问题。那究竟是读的书有问题还是自己的读书方式有问题呢?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答案也许是其一,也许都是。
让我们来进行分析一下,如果是书的问题,那就换一本书读好了;如果只是泛读,只是进行读一读,似乎并没有什么进步,那就相当于读了跟没有读是一样的,对吧?
所以呢,还是问题出在自己的读书方式上。
此时,我们在随便读一读,并没有什么目的,那不妨在在读完书以后,把当天自己读的内容进行总结,是不是会更加加深自己的印象呢?是不是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
如果,在总结完自己的读书笔记之后,在去列实践清单,是不是效果会更加不一样呢?是不是还会让自己把所读到的东西以行动的方式来实践起来,把所读的知识用在实践生活当中,你看,这是不是就符合来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后来知道了现在还有很多人都有读书的习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习惯,可能会晚睡前读一读,也能会早起读一读,或者饭后读一读。但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只是读一读书的这种方式。那么从现在开始,尝试着让自己把读完的部分进行总结,让自己加深对内容的印象;然后,再去列一下实践清单,看看自己在书中学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有哪些可以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在自己的工作当中,如此反复练习,不断练习,会让自己更加清晰地知道哪些知识是可以用在实际生活当中。
或者可以在读书之前,就可以去直接找那种可以解决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问题的书,有目的性地去读书。
读那么多的书,并不只是为了陶冶情操,对不对?读书,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读书,为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
所以,让自己带着目的去读书,或者读完之后去列自己的践行清单,这才是读书的重要意义。也就是高尔基说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