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以不念旧
年,过完了,人们总要感叹那么一句,这年过得越来越没年味了。年为什么不像我们记忆中的样子了,甚至我们感觉不到小时候那种浓浓的人情味了。其实,年味除了那些热闹的氛围感外,最主要的应该是亲情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没有亲情,年自然成了遗憾和孤独,没有人情,年自然是失了灵魂的。
七八十年代,过年最主要的形式便是走亲戚。走亲戚,体现一个走字。因为那时候,农村经济不发达,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甚至有的人家里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所以,过年走亲戚主要是靠步行。无论距离多远,大部分人都是提着在现在看来简单的礼品去走亲戚。那时候,走亲戚一走就是一天,而且一般情况一天也只走一个地方的亲戚。一家亲戚走一天,早上起得早,也要早早出发,因为去迟了就是对亲戚不尊重了。一去就要在亲戚家吃两顿饭,早上臊子面,中午家常菜。吃得没有现在丰盛,热炕上坐 ,热炕上吃饭。那时候电视才兴起 ,坐在热炕上吃着瓜子看着电视,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而现在走亲戚,真正成了“跑”亲戚了。家家有小车,去的晚,回来得早。一天时间可以“跑完”所有亲戚。有的亲戚把礼品一放,屁股还没坐热,就赶着走下一家,走亲戚成了完成任务。有的连门都不进,扬言还有亲戚要走。殊不知去了哪个麻将馆或者在生意往来的朋友家喝得酩酊大醉。亲戚是靠感情维系的一种关系,在这个不以农耕文明为方式的时代似乎有走向衰亡的迹象。亲戚的数量在慢慢减少,那些父辈母辈的亲戚逐渐被边缘化或者被遗弃。因为无论是感情往来还是利益往来越来越少,父母的亲戚所说的旧情不被下一代认可。
现代人越来越务实,也越来越现实,觉得走亲戚这种单纯的靠亲情维系的关系带不来现实的利益,所以这种旧情有种尴尬的处境。或者说有些人不想在这种旧情上去花费太多的精力财力和时间。于是,有的亲戚就走得走马观花,有的朋友却走得情深义重,有的亲戚就走得热火朝天,有的亲戚就走得淡而无味。这是一个不太念旧的时代,自然是一个不太念旧情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太重感情的年代,自然是一个以利益为重的时代。
不念旧,意味着感恩意识的缺失。似乎人活着慢慢地就把感情看淡了,自小在一个炕上睡的兄弟姐妹成年后有许多也形同陌路,好像不是一个父母生的。每年回家,总会听到许多关于人情的故事,儿女的,兄弟姐妹的,往来的多,热热闹闹聚在一起的多,但是不往来的也多,不聚在一起的多,甚至除夕晚只顾小家不看父母的也多。也许,下一代,新一代,除了工作压力、养孩子的压力、买房压力,看到亲情的缺失和子女的自私也是他们这一代不想结婚不要孩子的一丝原因吧!
是不是人活着就慢慢现实了,就活出世故了,就活出圆滑了,就活出所谓的情商了,就活出所谓的成熟了。可是,这种成熟,是我们想要的吗?所有的形式背后都是利益,感情付出的背后也是利益,那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增长的成熟,还是我们对待生活精明的算计?可是,我们明明失去了什么?那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人情,人情味,人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