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文来源于海听
文末有特地为你准备的小福利喔
OCEAN ONE.
前两天我看见这样一条微博:
“小时候期待过年,长大了却不是这样了。”
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
从前过年,会穿上最好看的衣服,约上几个小伙伴放鞭炮,一大家子围在一起边看春晚边吃年夜饭,拜年走亲戚还有红包收,最开心不过,也最圆满不过。
现在呢?
新衣服随时都能穿,一起玩的小伙伴各奔东西,春晚越来越不好看,拜年走亲戚反而成了一种折磨。
现在的年轻人,
越来越不愿意回家过年了。
OCEAN TWO.
同事阿纯,今年29岁,年薪30万,
却害怕回家过年。
她无奈地说:
“你知道吗?我何止是不喜欢过年,我简直怕过年了。”
阿纯老家位于南方一个普通也偏远的小乡村,她是为数不多考上大学、留在北京工作的人。
在那个平均20岁出头就结婚生子的家乡,年近30还没有结婚的阿纯简直是个异类。
每一次回家过年,
阿纯永远少不了被各路亲戚轮番拷问:
“有男朋友了吗?哎呀怎么还没有找啊?这女人啊,过了30再嫁就难了!”
“工资高?工资高有什么用,早早嫁人生个孩子比什么都强!”
久而久之,过年回家的喜悦在阿纯心里,变成了被催婚相亲支配的恐惧。
作家Carmen曾在文章里写:
“很多人总爱磨灭女人本身的价值,在这些人眼里结婚生子似乎是女人最高的使命。你年入百万但是没对象他们一点也不羡慕,他们觉得你没人要真可怜。但你老公男朋友年入百万,他们能嫉妒得红了眼。”
初看的时候,只觉感慨;
等亲身遭遇了再看,更觉悲凉。
OCEAN THREE.
这两年,“回家过年”这个问题每每被提起,
伴随着的是喜悦、兴奋和冲动,
但更多的是担忧、胆怯和犹豫。
临近年关,返乡的票也紧张了起来,同事大兵却一点都不着急。
他是这样解释的:
“在外打拼一整年了,谁不想回家看看爸妈、吃吃家乡菜?
但我害怕的,
是那些随之而来的催婚催生的盘问,
为了撑场面给出的红包,一遍遍解释为什么在大城市打拼好几年,存款还比不上在家做小本生意的同学。
我拼了命付出和努力,是公司里的骨干、有温柔的女朋友,但每一次过年回家,我都会被残忍地打回原型,成为二十年前那个流着鼻涕、一无是处的小男孩。
结婚了吗,工资多少,买房了吗,什么时候生二胎……
这些问题,几乎在长大之后的每一个春节,都会被拉出来问一遍。
那些自以为满意的生活,在同龄人的攀比里、
在父母的关怀下,像是脱去了画皮,露出了糟糕的真实面目。
人人都知道,三观不合,不必强融。
可现实的吊诡之处恰恰在于,春节让那些本不必强融的人,硬生生聚在了一起。解释无从开口,争吵没有必要,只剩下一肚子憋屈。
OCEAN FOUR.
电影《后来的我们》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井柏然饰演的角色,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同乡同学都回到了家乡。
有一次过年的同学聚会,同学们争相炫耀自己赚了多少钱、当了什么职位,一无所有的井柏然只是讪讪听着。
在同学的冷嘲热讽中,井柏然为了撑面子,主动支付了聚会的饭钱,4500块,几乎是他北漂一个月的工资。
那天晚上,他喝酒喝到吐,恨不得把所有的烦闷发泄出来。但聚会第二天,他重新坐上车,义无反顾地回到北京,回到那种虽然别人不理解、但他向往热爱的生活中去。
这是多少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日常?
过年回家,短暂休息几天,听听父母的唠叨,看看许久不见的朋友,也羡慕过那种朝九晚五的生活,但羡慕过后,仍然孤注一掷踏上奔波的征途。
自己的生活,也许不是别人眼中最好的,
但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
不能买房,租房也同样开心;
不想结婚,单身也非常快乐;
不想生二胎,就把唯一的宝宝宠成小公主……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好与差的标准早就变了一个样子。
“千金难买我愿意”,
幸福不是什么都正确,
而是什么都刚好。
OCEAN FIVE.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
很多是没有后路的。
他们不会觉得“回家就好了”,更不会选择回到那个平静安宁的家乡,静静数着余生的日子,慢慢过完。
他们更像是亲手切断了自己的退路,
身后空无一人,身前白雾茫茫,只身争斗与打拼。
但他们不会后悔,更不会后退,
因为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已然算是成功。
幸福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买车买房是成功标配,好好陪爱人爱孩子、把买车的钱留给父母养老,又何尝不是心之所向。
诚然,生活在浮躁的社会,焦虑丛生、人人慌张,我们时常忘记了停下脚步,问问自己:现在做的,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要知道,快乐不是什么都得得到,
而是不多不少适中就好。
良心推荐我最喜欢的公众号:海听
集幽默颜值干货于一身,没有之一。
非常适合女性男性,学生们关注的公众号。因为这个号文章不仅有趣有深度,最重要的是里面有个可以写信收信的解忧杂货铺真的炒鸡心水啊,还有每天都会发很好看的男生女生头像,还有高清壁纸表情包,而且可以随时问小编要资源比如小说电影头像漫画啥的,强烈推荐!!!
而且听说关注了这个号的女生都会变美哦,嘻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