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本课的重点关键句是:那里的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怪石","怪石"为什么被称为"怪石","怪"在哪里?"奇"在哪里?"趣"在哪里?找到"奇"和"趣"之所在,也就找到了"怪"的内涵。
引导朗读
1.板书课题后,引导朗读。练习重音。是哪里的奇石?孩子们把黄山读的重重的。本文介绍的是黄山的什么呢?孩子的把奇石读得重一点。孩子懂得了,要强调什么,就把什么重读。
2.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是从天上飞来的一块大石头,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理解好像。
第一遍读,读的平平。第二遍,读出重音,读出好奇。处理好"飞,落"的重读,孩子们似乎知道了原来这一大块石头,从天上飞来的,为什么呢?第三遍,读出趣味。天上飞来,似乎是突然间飞来得,怎么飞的,途中经历了什么呢,带着想象,读出趣味来。
3."仙人指路"太有趣了,这块巨石真像是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读出好奇,一位仙人表现出好奇,处理好它的读法。
读带动作,学生伸出手臂,像仙人指路一样。
读出想象,你看到了哪位仙人吗?他现在哪里?他在指什么呢?
交流。
看山上的树木。是的,黄山四绝,其一就是奇松。
看翻滚的云海。你怎么知道的呢?
课文第三段中,猴子观海,观得就是云海。这也是黄山一绝。
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课堂释疑
刚读过课题后,我发现陈鑫同学小手举着,而且举了好一会儿,依我判断应该是"有问题了。"因为当他有疑问时,总会适时提出来,我也很好奇,刚读过题目,能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呢?
"老师,奇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提的好,就像是一块石头,激起了思考的涟漪。
我顺势问孩子们。
生1(袁一硕):奇是奇怪。
生2(朱思颖).奇是奇特。
生3:(丁一航)奇是神奇。
我不做评价。再发出一问,那这几位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就让我们一起自由读课文,来解开陈鑫同学心中的疑惑吧。
指导写字
本课十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我选"南、部、巨、每、狗","南,部"是易错字,南容易多一横,有时还把它写出头。部容易和"陪"写反,刚好辨析形近字。
"巨和每"笔顺容易出现错误。其实,这两个字,我都错了几十年了,这次关注到,才知道。真的应该检讨下。所以,这也是我一直不主张低年级孩子书写二类字的原因,一是多,二是字稠密,笔画偏多。
"狗",反犬旁,的最后一笔是撇,学生容易写成提,多提醒,反复强调,形成记忆。
教学思考
1.指导好朗读是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学生在这方面欠缺。自己感觉会读,但是不知道如何具体怎样指导好朗读。多多关注这方面的资料,教师的引导语很重要。
2.课堂语言还需再凝练。有时组织课堂,耽误时间,如何吸引孩子注意力,确实是门艺术,如何有趣呢,需要深入思考。
3.以后应该多给孩子提问题的机会,因为孩子的问题整好是他们不理解的地方,这的确有时出乎我的意料,往往也是课前预测很可能不到的地方,但也正是这疑问,才让课堂有了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