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我的很多亲朋好友都来咨询我如何填报高考志愿。作为一个多年的考霸,结合得到孙志岗老师的洞察,给大家提供一些高考填报志愿的干货:
1. 先选专业。希望离家近,或一定要上985.211,这样的理由都不能排到第1位。
2. 虽说大学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非常高,但这说明选择专业的重要性,如果专业能够选对,你能够比别人提前4年就开始专业学习了,而不用等到社会上才开始一个新的专业。
3. 专业选定了,查专业排行榜,咨询业内人士,看看在自己的分数范围内,哪些学校的相关专业实力比较强,注意是看专业的实力,而不是看学校的名气。
4. 去985高校的腰部以下专业,不如去211高校的头部专业学校,学校都会对自己的王牌专业更看重,资源倾斜更多,而边缘专业常常会不被重视,缺少氛围,甚至弱势专业办学条件不足。
5. 专业和学校都筛选完了再选城市。
6. 城市的选择建议就远不就近,趁这个机会让自己去体会一个新城市,新环境,新文化,增长阅历的同时,也让自己离开父母的怀抱,这很重要,尤其别被地域歧视限制住。
7. 学校专业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肯定选更大的城市,不是为了享受城市的舒适,而是为了借势城市的发展,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眼界。
8. 专业实力低一档的情况下,也要优选大城市,虽然已是互联网时代,但是大城市整合的各种资源仍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9. 特别提醒一下,有些地处偏远的大学,即使排名不错,但主要依靠政策的照顾,选择仍需谨慎。
10. 如果对专业选择有犹豫,那就说明需要依赖后来的日子来探寻自己以后发展的道路。报志愿的目标就不是个人专业的发展,而是提升自己早日找到合适定位的概率。
11.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优先选择城市,因为越大的城市能够提供的眼界机会也就越多,更有利于发现自己的发展道路。
12. 选择完城市之后再选学校。也还是因为越好的学校能够提供的眼界机会也就越多,更有利于发现自己,但如果自己的成绩只够上该学校的末流专业,那建议还是降一等选学校,除非是清北等自带光环加持能力的学校。
13. 最后再选个自己考得上,有几分兴趣,且是跟学校优势学科的专业,最好这个专业的所学知识,能锻炼思维方式,且技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比如数学,哲学,计算机等,这样即便改行也不算荒废了专业,给未来适应变化打下了普适性的基础。
最后祝愿广大学子都能够如愿以偿,上得了自己心仪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