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面对着紧张的学习生活,所有的学生都期待着传说中的“轻松快乐、美女帅哥如云”的大学生活,认为大学就是自己悲催生活的结束,是一段新的旅程。没错,大学确实是一段每个人都期待的崭新旅程,也是每个求学的人不可缺少的一段旅程。
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结束了高考似乎就是人生一件大事,认为大学很轻松,可以随意度过,以此来弥补自己在高中时代所“受的累、流的汗”,于是很多大学生的生活就是吃喝玩乐,也就有了毕业就失业的说法。虽然现在国家对于就业和创业有诸多的扶持政策,但是依旧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失业率越来越高,已经是大学毕业生的常态。
面对这种结果,我们反观大学四年的生活。大一是适应期,大二是成熟期,大三是树立目标期,大四是方向践行期,这是我对大学四年生活的归纳。大一的时候面对着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模式,新的同学都有很多需要我们去适应的。大一时,我远走湖南,一个陌生的环境,连语言都是不通的,班级的同学更是来自全国各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尤其是老师讲课的语音更是让我苦恼的,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听懂老师在说什么,还受着挂科的“威胁”,不得不去认真听。到了大二,班级同学都熟悉了,学校环境也熟悉了,相关规则更是熟悉了,对于挂科的处理也游刃有余了,不再担心因为平时不认真而期末挂科了。到了大三,对于自己今后做什么也都有了规划,想要考研的就了解相关信息,认真准备,想要工作的就认真学习,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简历。到了大四,考研的开始认真复习,工作的开始四处奔波希望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这基本是大学生活的常态,很多人也都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度过这四年,直到毕业来临,才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
相对于高中的生活,我更认为大学的生活是不应该荒废的。高中我们把时间花费在学习上,每天接二连三的课时安排,还有各种各样的作业,更是还有很多未知的考试等着我们,直到高考结束。大学虽然没有那么多的课业压力,但是大学是我们独自生活的起点,是我们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对的起点,除了钱财上做不到独立之外,其余的都应该独自处理,这是我们个人生活能力的体现。除此之外,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也是培养我们技能的场所,在大学结业我们除了拿走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还要能够用自己的行动为四年的生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份答卷没有选项,没有固定答案,没有得分,只要对得起四年的时光即可。
毕业之际,我们总是会看到不同的经历,有的人因为成绩优秀而保研,有的人因为能力优秀而进入很好的企业,获得很高的工资,也有的人因为成绩平平,选择考研或工作,还有的人则会选择待业,人生也是从这一时刻开始分出了方向。
毕业一年之计的我,思考当初的选择,觉得有些匆忙。毕业时我和很多人一样选择了回到家乡,但是我的方式是继续上学,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收获。当收到考研结果的那一瞬间,确实是兴奋的,因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当时以为自己的方向已经很明确了,也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开心。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没有仔细考虑,考研的专业则是自己仔细挑选的,选择了当时认为最适合自己的,也是最有希望考的上的。
经历了一年的研究生生活,觉得自己真的有很多不足,也很感谢这段经历,让自己摆脱了刚走出大学校园时的“无所不能”的锐气。但是也是这一段经历让我看到了当初选择的匆忙,只知道选择继续学习,却忽视了这一阶段学习应该具备的能力。研究生研究生,顾名思义要做好研究即学术研究能力,而我在这方面则有很大的缺陷,从开始时的课堂发言,到后来的课堂作业,再到接下来的师门内研讨,到现在的论文选题,步步透出我的学术素养不够,一方面是本科时就没有想着这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研究生一年级没有培养起自己的学术敏感度,这对于我、对于导师来说都是很烦心的一件事情,导师对于我的开题付出了很多心思,如果我但凡能力好一点,导师也可以少烦心,这是我感到极其抱歉的地方。
基于我的真实经历,劝说大家,如果真有学术研究的愿望,研究生的生活向你招手,如果没有这样的素养,别折磨自己,也别折磨导师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好好生活,人生短暂,经不起太多的折腾。不是只有研究生可以让你自己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别的选择依旧而已成就自己的人生。
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用四年的生活给自己一个交代,四年不是岁月的流逝,而是自己成长的旅程,不能只让我们见证了时间的变化,也要让我们的成长在时间的年轮中留下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