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这是2020年5月11日,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特别是从2017年起,国务院批准成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时间为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战略远见,有力推动了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发展。今年的6月13日是全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排在历史和文化名城桂林市举办主场城市活动,这既是对我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赋予广西各族人民光荣的使命和任务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观看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后指出,“56个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党中央是支持扶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居住着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12个世居民族。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也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如战国时期广西先民便在左江沿岸创作崖壁画,汉代前创造大铜鼓以及干栏式建筑,明代建造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等,我认为这些物质文化构成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根”;而壮族“三月三”歌圩、瑶族达努节、苗族踩花山、京族哈节、仫佬族依饭节等传统民俗和节庆活动,以及各少数民族代代相传的民族方言、说唱艺术、民族服饰、风俗习惯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魂”。这些“根”和“魂”,凝聚了广西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演变,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广西民族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一年一度广西民歌艺术节、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表演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慕名观看,有力弘扬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但受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影响,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传承和创新等文化自觉与自信意识不足,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经受严峻的挑战,面临生存危机。
广西著名作家、全国人大代表樊一平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和保护的建议。他不无担忧地说“对民族的认同,语言是最重要的。但现在广西九成在城市出生的壮族都不会讲壮语,只能听懂。就连很多壮族聚集的乡村,多数少年儿童也已经不会讲壮语。”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县长马空也坦言,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相比之下更难推广,“我们的下一代很多已经听不懂苗话了。只有在节庆的时候,会唱起苗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不自觉。即使在民族文化氛围相对浓厚的乡村地区,也普遍存在“讲少数民族语言是落后”的心理,家长只教小孩说普通话。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我区民族地区群众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变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生存维艰。如民居和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日趋消竭;民族民间艺术濒临失传,后继乏人;民族传统习俗如歌圩、庙会、节日和婚丧礼俗,均因受到现代生活方式强烈冲击,面临生存危机。比如我的老家上林县流传着渡河公民俗文化,是壮族本土风俗的缩影,但随着外来习俗的融入,新潮流的流行,小时经常见到的万人沿河踏歌场面很难再现,而且制作渡河公这一民间绝技的手艺正在失传。去年我曾经到富川县福溪瑶寨考察,那里具有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也面临濒临失传危险。如座歌堂、哭嫁歌、马王庙歌至今已无人吟唱;马王庙歌、福溪地名、风景歌再也无人能唱。此类情况不胜枚举,加强我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党的十九大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怎样落实好中央这一战略部署?关键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好少数民族文化,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想在发展中保持、保留民族特色,就必须树立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让少数民族认识到自己的文化的内涵,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文化,建立文化自觉,在自觉基础上建立文化自信。其次,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最好的方式就是既能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又能够让当地的少数民族通过民族文化获益。可以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把民族文化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让少数民族的文化得到保存,同时也让当地经济得到发展。比如,贺州黄姚古镇把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进行旅游开发,一举多得,对于当地少数民族发展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三是让少数民族同胞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民族文化,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如可以让少数民族同胞在日常生活中也穿少数民族服饰,让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和民族习惯有深入的了解,这样也能很好的把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四是可以通过建设各个少数民族博物馆,把民族文物、文献进行收藏整理,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把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保存。通过实物、图片、音像等形式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介绍,让少数民族文化更好的得到保存和传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展繁荣中华文化。让我们守住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根”与“魂”,不遗余力做好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让宝贵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深沉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