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家的车遭了“一劫”。
老公开车上班,把车停在单位的院子里,他一同事来了以后,把车跟我们车停在一起。
当天,风特别大,他同事下车开门时,人力加风力,车门一下撞到我们家车上,把后门那地方撞瘪了。
虽不是重大损坏,但是得去整形喷漆,得花个一二百吧,他同事说中午跟他一起去修车,我老公说不用,正好他中午有事,也就没修成。
后来,他同事问过几次,说花多少钱,他给包着,我老公跟我说,怎么拿他钱啊。
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碰上这种事,都是熟人,能怎么办?他就算真愿意给钱,我们好意思拿吗?
都是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谈钱真是伤感情,要是真拿了钱,可能从此就生分了。。
唉,明明是我们平白无故受了损失,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困扰,以及金钱上的损失,还不能多说什么。
人情真是压死人!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家买了一辆新摩托车,花了六千多,在那时这可不是笔小的数目,车是枣红色的,爸爸妈妈都喜欢的颜色,爸爸骑的特别在意。
有一次,我们大家族里有事,我四叔需要出去买东西,就骑着我爸的新车去了,估计也想试试新。
结果,不知是不是因为新车上路,莫名的兴奋(四叔那时还年轻啊!),一兴奋速度就提上去了,跟人撞车了,幸亏人没事,不过车有事,车壳子撞碎了,一瞬间新车变破车!
我爸妈心疼的的呀,真是彻夜难眠!
可又能怎么办!我四婶拿着钱到我家来,要赔钱,多少我忘了,只记得,我妈一分没要。
自家的亲兄弟,这钱怎么要啊,不但不能要钱,还得安慰对方,别让对方心理有负担,哪怕自己的心在滴血。
这样的事,真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疼也得含泪忍着。
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发生这样的事,当然是在没有特别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往往都是这样的结果呢?
我想从下面的事情中,我能明白一些什么。
那天,我翻看我们班的班级群,发现怎么显示了那么多消息,赶紧点开看看。
原来,班里两个学生闹了点不愉快。杨茜借了李琳的书看,上厕所的时候,放在桌洞里,回来发现不知被哪位同学撕了一点,李琳就让杨茜赔二十五块钱。
杨茜的妈妈在群里联系李琳的妈妈,来商量怎么解决这个事。
杨茜妈妈提出两种解决办法,先是说赔钱,又说要不买本新的给李琳,旧的给杨茜。
李琳那边呢,一会说要钱,一会又说要新书,两种选择让杨茜妈妈定,话说的有点奇怪。
看的出,杨茜妈妈生气了,还发了语音,语气不怎么友善。
而且,我还能读出,她是不想赔钱的,因为当李琳那边说要钱的时候,她又说让老师出面给解决,语音里面表达出不就是二十五块钱嘛的意思,还有“哼”的一声。
我解读出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过是破了一点,没必要赔,她在群里提出这事,是因为李琳在学校一直让杨茜赔钱,赔钱。
杨茜都让她说哭了,回家跟她妈妈说了,妈妈觉得女儿受委屈了,当然不管怎样书都是因为杨茜弄坏的,作为她来讲,也要来说句话。
双方有点僵,不过不用担心,很快就有围观的热心家长来解围了。
一位家长出来调解,都是同学,没必要闹的不愉快,不如就买本新书给李琳,旧书给杨茜,怎么样?
有台阶还不下?双方握手同意。
故事到此还没结束。
李琳的妈妈现身了。怪不得,我觉得之前李琳那边发的信息怪怪的,原来是李琳拿她妈妈在跟杨茜妈妈你来我往。
一个大人跟一个小孩,小孩只知道自己的东西被弄坏了,管它大坏还是小坏,弄坏就得赔,大人可能觉得小题小大做,双方套路不对啊。
果然,大人一来,套路就变“正”了。李琳妈妈在看到上面的对话后,发来一连串的道歉,说小孩不懂事,反正书都已经看完了,破就破了,不用赔钱,也不用买书。
反正是李琳不对,要钱要书的,李琳妈妈一个劲的道歉,还让李琳手写道歉信,拍了发群里了,发了两次。
这下,估计杨茜妈妈心情舒畅了,说话也和气了。
最后,一场不愉快在你进我退中愉快的散了场。
小孩子的事,大人一参与进来,那就是大人的事了,按成人社会的程序走,不能按实走,要按虚走。
我们是不是都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教育中长大的?
小的时候,是坏了一本书,或是一个玩具。
长大后,坏的是一辆摩托车,或是汽车。
既然都是熟人,怎么好意思撕开温情脉脉的面纱,去考验人性呢?
因为,即便对方拿着钱,硬往你手里塞,他心里还是有一道防线没有突破,我跟你,还用拿钱吗?
这是个体在社会中习得的潜规则,是一种社会心理意识,大家都这样。
熟人之间是因为有了情分才成为熟人,谈钱就伤情了!
为了和谐,不撕破脸,钱,要慎拿!
这就是人情社会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