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身体
一)月子期间
月子期间的重点问题。
1、 痔疮:
刚生完娃时,像个小球,无法坐,只能躺。住院三四天,慢慢消了一半;生完10天内,恢复到生之前的大小。
2、 侧切伤口:
①月子期间,社康家访医生发现,侧切伤口有点红肿,建议涂碘伏。
②产后25天,有红肿,有点硬,走路坐着摩擦有点痛。就医,发现侧切伤口原先护理不当(有时忘记涂碘伏),是有一根线未消。开高猛酸钾泡了几天。同时,涂碘伏。
③产后37天,外观有点粉红,还有点硬,摩擦不痛,按着疼。就医,伤口已长好,但仍有疤痕疼,属正常现象。
④产后45天,还有点硬,按着疼。体检。医生说我是疤痕体质,好得慢一些,正常现象。
小结:侧切伤口没长好之前,每次上小便后都要冲洗;每天涂碘伏两三次;适当走动,不要久坐。(侧切伤口完全好时,跟没切之前是一样,看不出来。)
3、 阴部坠胀感:
产后25天检查,子宫没下垂。医生认为应该是气阴两虚引起的。
4、 小便问题
(1)小便酸胀刺痛感,尿黄(尿路感染)
原因:①因为有侧切伤口,怕疼,没有将下身翻开洗干净;②经常喝红枣水,导致上火;③喂母乳、出汗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喝水又少。
解决方法:遵医嘱多喝水多排尿 + 吃三天头孢,就好了。
(2)小便先拉一大段,还觉得没拉完,要等好一会才拉另一小段,最后一点点要稍用力。(未生娃之前小便很顺畅)。
原因:产康医生认为是膀胱气血不足,以及盆底肌松弛。
解决方法:多喝水+补气血+盆底肌修复(为四五十岁做准备)。
(3)小便稍微少喝水就黄
原因:母乳喂养+出汗多,容易让尿浓缩。
解决方法:一定要多喝水。
(4)蹲下小便,有种收不住的感觉,坐在马桶会好点;尿急时,感觉憋不久。
原因:我猜测是盆底肌松弛+体虚导致的。
解决方法:【暂无。。。。。。。。。。。。】
二)出月子后
出了月子之后,仍存在的问题。
1、 出汗多:
原因:气虚。焦虑恐慌也加重了一部分出汗。
处理方法:①产康针灸。②喝生脉饮(一周三四天)。
效果:不知道是针灸的作用,还是身体逐渐恢复了,还是天气转凉了。总之,大汗淋漓的情况基本没有了。
2、 怕冷怕风:
现象:睡觉吹空调总觉得冷和有风。
原因:气血不足。
处理方法:①在家建议平补(性平温和的食物),早上晒太阳补阳气,三伏灸。②偶尔泡黄芪水,如上火,加麦冬(喝生脉饮也可)。③如需调理建议看专业中医生调理(因我身体又有内热,又有寒,又虚,故红枣、红糖、黄芪、当归等这些补气血的东西不能乱补,在中医师指导下调理)。
3、 易头晕、感冒。
属于合并问题,由出汗多+怕冷怕风引起的。
处理方法:喝生脉饮+玉屏风颗粒,(一周三四天)。
4、 身痛(肩、背、手腕):睡觉醒来会疼、软,阴雨天的白天也会隐隐作痛。
原因:①产后前三个月会身痛,是因为激素的原因,无需处理。三个月后会疼,需就医看看原因。比如,肩背疼,就没处理就好了。②未做好保暖措施。③抱娃姿势不对或太久(如手腕疼的原因就是喂奶时手掌太往里压,举起宝宝拍嗝时压迫大拇指,造成腱鞘炎)。
处理方法:①做好保暖1。夏天穿薄长衣裤,空调开28℃,到后半夜定时关,热醒了再开。②做好保暖2。穿护肩背的小衣服+戴护腕。③(针对腱鞘炎)贴药膏+艾灸+非必要不抱娃,【看看效果。。。。。。。。。。。。】
5、 腰酸,平躺时腰悬空感:
原因:①腹直肌分离;②抱娃腰往前挺;③后期即使腹直肌恢复到近1指,腰还是疼,是因为侧躺喂奶时,腰扭曲着时间太长了(喂着就这样的姿势睡着了)。
处理方法:在产康做了4次针灸,腰的问题没有明显改善。随后,医生建议:①做腹直肌修复操,减轻腰部压力;②平躺时,在大腿根部垫薄枕头。③腰不要往前挺(抬头挺胸,不是挺腰)。【如果还是没有改善,建议检查骨盆。。。。。。。。。。。。】
6、 盆底肌松弛
原因:【。。。。。。。。。。。。】
处理方法:缩肛运动,每日5分钟。
个人心得:待盆底肌恢复后,要做一些要用力的活动,锻炼核心肌群。
小插曲:45天体检时,我前盆腔二度脱垂(尿道膀胱后壁中度膨出)。在家附近的医院做盆底肌修复,收缩时总疼,找不到原因。
7、 腹直肌分离
原因:【。。。。。。。。。。。。】
处理方法:腹式呼吸+康复师教的其他两动作。
8、 失眠
原因:①夏天热,吹空调睡觉怕着凉。多穿多盖一点又出汗(气虚)。一直在调整穿衣和被子厚度,以及擦汗。心不安,神不安,导致几个小时都无法入睡。②多尿。③怕宝宝醒。
总结一下,就是内心恐惧多,身体底子也不好。本身睡眠是没大问题的。
处理方法:①找产康医生调理身体。②接纳睡眠不足的事实,反正死不了。
结果:睡眠好转。可能是天气转凉不用吹空调了 / 宝宝能睡整觉了 / 出汗少了。
9、 其他问题:宫颈轻度糜烂,暂不需用药。建议三年一检。
10、 口干:
可能跟吹空调有关。买加湿器;
可能跟母乳喂养、出汗多有关。要多喝水。
小结:
1、 很多不适是产后的正常现象,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消失。所以不用恐惧、焦虑。积极寻求医生的指导,家人的帮助,放好心态就好。
2、 一定要请一个得力的助手(月子里月嫂,月子后妈、婆、先生)帮助自己料理各种事情,让自己得到休息,才能恢复得快。
笔记:
1, 月子期间注意事项:
饭时坐着吃,每次吃完饭稍作休息就可以起来走动,不用坐半小时那么久。喝水可以站着。
可以抱,但尽量少抱孩子。
适当走动,多躺多休息;
不要弯腰,用下蹲代替。
动作要和缓,不要蹦蹦跳跳(盆底肌还未恢复,以免脏器下垂)。
侧身缓慢起床(以免加重腹直肌分离)
可以洗暖水(每个地方用的料不一样,艾叶水是比较通用的暖水料)。
是否可以喝米酒,建议遵医嘱。(我不适合喝,医生说现代人的营养够,也没必要喝)。
2, 腹直肌修复:产后30天之后;盆底肌修复:产后42天之后,且恶露干净后。
3, 侧切伤口+痔疮,让月子的前期坐的时候如坐针毡,往前也不行,往后也不行。故,
① 怀孕期间,避免长痔疮:一定要避免久坐,适当运动,不吃上火东西,清淡饮食,避免长痔疮。
② 避免侧切:生产时,跟着助产士的节奏用力,不要乱用力。
二、宝宝成长
好几个阶段:
1、 月子里:几乎不用我管
2、 满月到40多天:
① 不好好吃奶:咨询母乳喂养门诊,确认我有奶,增加皮肤接触后,有明显好转;
② 白天频繁吃奶(一两个小时一次),每次带出门,都是哭着紧急回来的;
③ 晚上睡觉前大哭,夜醒也大哭,要抱起来摇、萝卜蹲好久,很折腾人。
3、 40多天后:
晚上吃完奶能马上睡。
4、 2个多月时:
① 发现大便有点不正常。
去医院检查,乳糖不耐受+大便白细胞。乳糖不耐受,每天大便才两三次,可以不干预;大便白细胞问题,在每次母乳前洗干净乳头+不让乳汁溢出在衣服上+将宝宝洗屁股盆放在阳台晒太阳后,检查也没有白细胞了。
② 吃奶少,吃奶哭闹。
看母乳喂养门诊,指出可能是被呛怕了,建议半躺式/躺喂,降低奶水速度。且宝宝长大了,吃奶效率更高,不要用以前的标准,觉得要吃多久才能吃饱;也要允许宝宝有时觉得玩比吃重要,陪他玩一会,再给吃,不要强制吃,以免抗拒。+门诊医生,开益生菌(布拉氏酵母菌散 / 宝乐安-酪酸梭菌活菌散)。吃奶问题得到明显好转。
5、 三个多月时:
① 白天吃奶更不频繁了,可以两三个小时吃一次。多数时间,能吃到两边。
② 咳嗽,鼻塞
去医院开了药,吃了效果不大。去医院流程复杂,又怕给宝宝雾化,宝宝感冒很哭闹,我也被折腾得很苦,很想他快点好。那段时间很焦虑和无助。
咨询做药剂师的朋友,建议炖梨+银胡感冒散(贴),用几天后好了。
6、 四个月左右:
整觉基本整觉,七八个小时,最多起夜一次。
吃奶很娴熟,不需要再看表喂奶,摸着胸软了,基本就是喂饱了,很轻松了。
小结:
1、 宝宝的生长有规律,不用太心急。比如
① 之前花了很多精力在纠正他奶睡这件事情上,怕老是奶睡,就会导致老是夜醒。但事实正面,虽然还是会有奶睡的情况,但随着他长到四个月,就基本能睡一整觉了,最多夜醒一次。
② 对他白天频繁吃奶,页数苦恼不已。但随着他长到三个多月,也自然就能两三个小时才要吃一次了。
2、 不要太害怕宝宝出问题,比如感冒,比如被呛奶怕会肺炎。宝宝身体有问题,有医生可以咨询,有长辈亲人可以依靠。哪怕有点小问题也不怕,那么多宝宝都很小就用药了,长大也没啥问题,为什么我的宝宝就是不能呢?就要那么完美呢?没必要。
3、 不要将全部精力放在宝宝身上。应该是这样的优先级:
① 自己稳定的情绪。只有能照顾好自己的人,才能照顾好宝宝。
② 关心家人的感受/情绪。家人能帮我们更好的照顾宝宝。
③ 宝宝身体健康、无疾病;
④ 宝宝规律的吃喝拉撒睡。
4、 相信公婆、先生,放手让家人去照顾宝宝,不会出大差错。自己能更气定神闲去做事,家人也更自在。
笔记:
1、 宝宝老抱着,大人累,还会使他运动少,导致不爱吃奶,不爱睡觉->精神状态不佳->老要抱,运动少。恶性循环。
故,要尽量将宝宝放在床上,让他自己玩,哭时陪他玩,还哭才抱起;多带宝宝出去玩。
2、宝宝要多出外面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