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太原参加命题培训心得
文/李平娟
如果要问学生时代最害怕的事是什么,我想至少会有一多半的人回答——考试。生活中,也实在听太多人讲自己的考试梦。考试,它就像一个梦魇,久久缠绕着我们的生活。后来长大,本以为可就此远离这“瘟神”,谁想又选择了和考试息息相关的职业。好吧,今生我也就永远被禁锢在了一个考别人,同时也被别人考的圈子里。怎么办?“抗拒的必将会永远存在。”既然逃不脱,那不妨就来谈一谈。
一、我们为什么要考试?
1.为了评价,评价学业、工作的好坏。
2.为了选拔,选拔人才,选拔某个行业或领域里的优秀者。
3.为了促进,为了促进我们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审查。
三种考试观,好像“为了促进”这一观点更能给我带来想要的力量,这种为学习的评价观,是真正看到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学习中的可发展性,是一种动态的评价观,它更关注人的成长。
二、考试考什么?
是为了把学生难住出各种刁钻尖刻的问题吗?来自深圳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张学新老师认为,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涉及到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领域,我们评价的内容应该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学段内容和学生实际。所以在命题方面,立意要着眼于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探究能力、质疑能力、批判能力。具体实施过程中,命题应该遵循“教、学、考一致性”的原则,遵循“遵循课标”原则,遵循“课内知识与课外运用相结合”原则,遵循“考查学习力”原则,遵循“渗透学科素养”原则,遵循“探索性开放性”原则,遵循“促进学生学习”原则。其具体测试应该包含以下板块:语文知识、学科技能、阅读素养和写作素养。
“语文学习是情境濡染熏陶式的课程,是长期积累、整合、内化、养成后的表现”。广阔的生活就是我们语文教育和学习的广阔天地。
三、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操作、实施?
山西教科院的原克学老师认为,我们的教学要聚焦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聚焦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聚焦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聚焦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能阅读、会阅读、能读懂、会思考和会表达(包含口头和书面)。这也应该是我们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都要直接考量的目标。
来自榆次区的教研员裴晓霞老师则提出,语文试题的范围应该是:课程标准是法定依据,统编教材是主要参考,现实生活是重要依托。她还指出,语文教师要给每册语文教材做知识结构梳理图,要清楚每一册教材的语文要素点。我想如果可以这样做,那么我们对自己的教学如何推进,重难点如何把握,必将是非常好的一种提升。
四、关于考题和答案设置
关于试题的题目类型,裴老师也谈到,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微写作和大作文也还是考查的主要题型,这一点不会有大的变动。
而关于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的设计时,裴老师和阳泉教研室的段爱文老师都明确谈到,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要多层设计,要根据学生不同阅读和回答情况给予不同赋分,能兼顾不同学生的思维。我想这也就是说,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状态,尽可能在现有基础上去提升他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在具体的考试中,要鼓励他们尽全力作答,发挥出最好状态,求取最好分数。
总结本次培训心得,我想用张永新老师关于语文学业评价的三点来总结:
整体性(关注语言、情意、知识等方面的整合)
开放性(关注课程与生活的融合)
情境化(关注真实的任务)
让我们一起努力,收获语文天地的一片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