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后,党中央集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并设立专项工作机制狠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意为基层减负”。怎样减负,以什么样的举措减负,减负取得的成效如何成为我党需要重视的问题。
党建之根扎得越深扎得越牢才能汲取更好的营养,同时将枝叶的阳光政策传达到最深处最基层。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之际,村党组织迎来了一个绝佳的战略机遇期。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结合自身实际,建好党组织,服务好村民,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凝神聚气,创建文明和谐村庄。以“第一书记”为抓手,建立健全村党组织软硬件设施。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要紧紧抓牢“第一书记”,切实摆脱村级活动无场所规章制度无处寻的窘况。通过多种渠道争取资金,加快推进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和达标;抓好配套设施的完善,完善服务功能。同时尽快实现村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党务工作透明化,党员承诺的兑现化。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进公开承诺,群评议等做法的规范化,长效化。在已有的基础上开展好活动,以十八大精神为源火,形成燎原之势,促使全体党员融为一体,提高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不断增加党组织的活力。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发出冲刺的号角,和谐文明的农村新颜也在慢慢地掀起盖头。发挥村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治标也要治本,村硬件设施改善的同时不断加快村民精神文明建设,普法到人,“土专家”“洋专家”讲课到田间地头,破除村民陈旧的思想,注入社会主义民主的全新血液,切实让整个村子处处都焕发精气神。
习总书记告诫全党:要容得下实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加子一个之人大学勉。这就需要地方领导干部站在“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立场,放下架子,放平心态,实事求是地化解矛盾、解决难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有担当,有思路,有行动,有关政府部门遇见老百姓有困难,有诉求,相互推诿,从不想办法解决的“踢皮球”现象必将得到终上。
一是从制度上减负。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制度,要从党中央层面做起,精简制度建设,确保出台的制度能够“精”“简”“实”“细”,坚决压缩制度的篇幅,防止出现制度冗长空洞。各级政府和基层在落实制度上,也要坚持务实的原则,要严禁层层出台制度,层层制定细则。要与时俱进织细织密制度之网,使相关制度更具系统性、科学性、操作性。
二是从思想上减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修养,推动党的事业快速发展。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突出要求,不做无异议的专家讲座、理论辅导和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教育,不搞“作秀式”“盆景式”的调研,杜绝在思想上为基层增压,防止重“形”不重“效”。
三是从行动上减负。要严格控制层层发文、层层开会,着力解决文山会海,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和过度留痕等问题,更要严格控制“表格式”“报表式”“留痕式”等工作方式,更不能层层签订“责任状”,对涉及的督查、考核、督导、检查、巡查都能,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要轻车简从、务求实效,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