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从近期多发的感冒讲起,“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小孩阳气旺盛,穿衣盖被应比大人少一些,吃饭也不要吃饱为好。由此引申出“饥”和“饿”的含义,饥是桌上无食,饿是久饥而嚎叫,再发展下去就是厌食症等疾病。
外感类疾病与胃有很大的关联。“胃”由“田”和“月”组成,田是承受五谷之土,月是肉的意思。所以说“五谷为养,五禽为益 ,五果为助, 五菜为充”,最根本的保养是五谷。同时土生金,脾胃不好则引起肺不好,咳嗽,特别是干咳尤为不好,这时可喝些米油来调理。肺主皮毛,很多人皮肤干燥,头发干枯说明肺气不足,进而说明胃气不足,容易引发外感。如果外感后能排痰,流鼻涕是很好的清理体内垃圾的过程,如果人文通过外部治疗,吃药输液吧3这些症状打压下去,看似表面上好了实际失去了一次体内扫除的机会,而且这些毒存留在身体里,总会有一天大爆发,甚至形成“坏病”。所以说养生是最难的,真正的养生是从整体把握,身体哪里有多余的调动到身体不足的地方去。此外,饱食会引起胃火,胃热,出现特别想吃凉的东西,口腔溃疡,牙龈萎缩,梦游,口周起皮,酒糟鼻,夜咳等症状,这就说明身体给了我们信号,需要调整了,否则都容易引起外感。
这节课的书灵观点:解决问题取决于开始的观察,连观察都没有,没有实事怎么求是呢?实事都没观察到,给人提供的实事都是错的,都是假设,然后让人在假设里面求个是,那是假事求非。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