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是我国第12个烈士纪念日。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日新月异的和平时期,无数英烈以身许国、舍生取义,在中华大地上镌刻下“信仰”与“担当”的不朽丰碑。站在新的历史坐标,我们更需以敬畏之心铭记英烈事迹,以赤诚之心传承精神血脉,以奋进之姿践行时代使命,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忆峥嵘,以史为鉴筑牢信仰根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英烈是最亮的精神灯塔。翻开厚重的百年党史,每一页都浸润着英烈的鲜血与赤诚。在泛黄的革命家书中,能读懂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仰,能感受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家国情怀;在斑驳的军功勋章里,能触摸到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懈奋斗的初心,能体会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重量。这些并非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它时刻提醒着:今日的国泰民安,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浇灌的果实;脚下的康庄大道,是无数英雄用身躯铺就的坦途。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当以史为鉴、以英烈为镜,在回望峥嵘岁月中校准人生方向,在传承红色记忆中筑牢信仰之基,让“跟党走、为人民”的信仰火炬永不熄灭。
践初心,扎根基层扛起为民之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英烈们用生命践行的铮铮誓言,如今正化作基层工作者脚下的坚定步履。在社区网格的方寸天地里,我们是化解邻里矛盾的“调解员”,耐心倾听家长里短,用心解开矛盾疙瘩;是政策落地的“宣传员”,用通俗语言解读惠民政策,让党的温暖传遍每个角落。在乡村田野的广阔天地间,我们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员”,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产业,帮助农户打通产销渠道;是守护绿水青山的“监督员”,巡查生态环境、整治污染问题,让乡村留住“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轰轰烈烈的功绩,却有润物无声的付出。就像英烈们当年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我们今天为了人民幸福也当勇挑重担——在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前不推诿,在基层治理的硬骨头前不退缩,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缺位。这份扎根基层的坚守,正是对英烈精神最生动的传承;这份为民服务的担当,正是对“为人民服务”宗旨最扎实的践行。
向未来,赓续精神勇担时代之任。时代的接力棒已稳稳传到我们手中,英烈们用生命照亮的道路,需要我们用奋斗继续延伸。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不仅要做历史的“铭记者”、当下的“实干者”,更要做未来的“开创者”。面对新形势下基层治理的新挑战、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我们当以英烈为榜样,在学习中提升本领,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在创新中破解难题,用数字化手段为基层治理“提效”,让群众办事“少跑腿”;用专业化能力为产业发展“赋能”,帮助乡村培育特色产业;用年轻化思维为乡村活力“加码”,让乡村既留“乡愁”又添“新意”。在攻坚克难时,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在面对诱惑时,有“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定力;在服务群众时,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唯有将英烈精神融入血脉、付诸行动,方能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