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这本书经常听到大家提起,但是很少有时间认真地读一读,思考一下。
前几天,有个同事说“我觉得正面管教不合适学校教育”,我觉得很有趣,于是就问“你觉得哪一点不合适呀?”她无法说的具体,我也想不起来正面管教到底在说什么,忽然惊觉,原来从未好好看书。
此次就认真记一下,正面管教,到底教了什么呀?
基本概念:
正面管教的英文是Positive Discipline,简称PD,是美国的简·尼尔森于40年前创办的,而后简又与琳·洛特联手开发了一系列的书籍以及课程。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它帮助家长和老师们建立一种和善而坚定、平等而尊重的养育态度,通过启发、鼓励、连接、关注解决方案等方法,来培养自律、自信、责任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孩子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良好品德。
正面管教,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系列的方法,是拥有许许多多方法的工具箱。而态度是始终如一的“和善而坚定”,换句话说,用和善的方式“赢得”孩子,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发生“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心态转变。
得到“每天听本书”,用一张图描述了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
我认为,关于如何看待“错误”,是本书从一而终的思想核心。那么,“错误”,即不良行为到底是什么?
作者认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产生错误目的,我们可以把这些错误目的分成四个类型。纠正不良行为的良好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更多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分为四种: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和自暴自弃。
举几个小栗子:
寻求过度关注:一直打断大人说话。
寻求权力:用撒娇、哭闹、倔强等方式,达成目的,比如必须购买某个玩具,或者看某个电视节目等。
报复:小时候,孩子希望家长陪着写作业,家长训孩子“没爸妈的孩子就不学习了?”长大了,爸妈要孩子陪,孩子说爸妈“没孩子的爸妈都不能出去玩了?”
自暴自弃:“我不可能学会数学的”“我天生就是笨”
与之相对的办法,就是改变对于错误的理解,把每一次错误当做惊喜,当做是学习的好机会。
三个提醒
关于正面管教的三个提醒,同样让我刷新认知。
第一,我们做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更重要。
以前我一直认为“做了什么”是非常重要的,缺乏对于方式方法的考量,而作者却认真地提醒“怎么做”更加重要,因为我们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会决定我们怎么做。负面的态度不可能造成一个良好的结果。为了积极的效果,需要消除负面的态度,让自己良好的感觉和创意浮现。
第二,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
这是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强调的核心思想。敢于试错的人,最终才能走向成功;而从未犯错的人,只不过是庸庸碌碌一生罢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更容易犯错的,不是么。我们得赞美错误,赞美犯错误的人,并且,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当我们知道什么是错误的时候,就离正确更近了一步。
第三,有时候我们必须反复学习同一件事。
很多父母曾经说,“你还要我再说多少遍?”
如果这些父母不理解,最后的答案很可能是“一遍一遍又一遍”,他们自己会感到失望和沮丧。会觉得任何方法都不管用,又回了每天唠叨的老办法。
每当我们不能一劳永逸的学会某些事情时,就感到自己无能或者沮丧。而事实上不仅要承认我们会犯错误,而且要承认我们会一遍又一遍的学习。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劳永逸。
我的成长:
每次读正面管教,我都感到自己从容了许多,更拥有了许多积极的态度。允许犯错,允许一遍又一遍的学习。这样的宽容和耐心,无论对待自己还是对待别人,都会让环境更融洽,让彼此之间充满了爱和欢乐。
我们总是要成长的,成长总是会犯错的。如果成长能够在爱和欢乐之中,那会是多么幸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