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带着孩子,在影院看完了电影《神秘巨星》后,却怎么都无法平静,心情异常的沉重。
由于是印度语,中文字幕版的,五六岁的女儿,识字太少,她们自然是看不太懂,每到感动之处,我竟然悲伤的无法自已,泪流不止,女儿吓一跳,赶快帮我擦眼泪,其实让我落泪的不是故事有多精彩,说实话,这是个非常老套的故事,女主尹希娅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及朋友钦腾和夏克提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歌唱的梦想。让我频频落泪的,是母女俩一起努力,自我觉醒,离开了常年家暴的家庭。
面对家暴一度选择隐忍
女主的母亲,在一出场,就带着悲情的色彩,盯着两只被打得淤青的眼睛,还给女儿撒谎说,自己不小心碰到墙了,还被女儿责怪“你也真够行的”。
女主母亲一直忍受着印度男权社会的高压,戴着脚镣在跳舞,为女儿的自由和梦想争取最大的空间。
不难想象,在印度这样一个视女人为男人财产的国家,“梦想”对大多数女性而言,绝对是奢侈品。
而霸道专横的父亲,更是不允许她们有任何的梦想。
在母女俩只是在趁他回家吃饭时,想跟他商量一下参加学校的歌唱大赛时候,尹希亚的父亲,居然怒不可遏,打翻了整桌的饭菜,他的妻子和女儿在他眼里永远都只是一个附属品、发泄的出气筒。
他送女儿去读书,也只是为了能够嫁给一个和他一样的男人。
我辛辛苦苦养活一家老小,还要忍受愚蠢而又傻瓜的文盲。这是女主父亲的一贯认知。
有一次,就因为女主母亲忘了烧水,女主父亲,竟然打断了她的手。
当尹西亚对妈妈说“妈妈,我觉得你还是离开父亲比较好,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妈妈,我们逃吧,你和爸爸离婚吧......”
“离开你爸爸,我们怎么生活,怎么给你交学费?”
因为要生活,因为无法摆脱命运,所以女主母亲一直以来选择了妥协,面对一次次的家暴,她只能隐忍,只能一次次求饶。
家暴对孩子的巨大杀伤力
她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不被父亲所喜欢,她一过15岁,父亲就给她安排了一个同样是穆斯林信仰的未来老公。
当看到,因为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女主父亲蛮横的让母亲怎么都要找到项链,女主母亲却因为变卖项链给女儿买笔记本,项链最终肯定是找不到了,最后知道真相的父亲,竟然大发雷霆要对母亲施暴,全然不顾两个孩子还在面前。
“尹西亚,带你弟弟回房间,难道一定要让他看着我做这些吗?”
最后在父母一再命令下,尹希亚含着泪拉着吓傻了的弟弟离开。
随后,父亲对母亲便是一阵接一阵的拳打脚踢和狂风暴雨。
我亲眼看到,当姐弟俩看到父亲施暴时,眼神里的那种恐惧,当弟弟小古杜通过门缝偷看时,吓得哇哇大哭,最后两姐弟,抱着哭成一团。
当听到外面声响越来越大,尹希亚再也无法忍受的冲到外面:
“别再打了,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一次次求着妈妈,要买笔记本的,这笔记本,我不要了,你拿去变卖吧。”
“好,笔记本,那笔记本呢?笔记本拿过来。”
当尹希亚把笔记本抱过来的时候,父亲却又立即命令她,赶紧扔了这个垃圾。
这个时候,她所有的梦想和希望都碎了,在她知道她妈妈努力生下她的时候,她就决定放弃了所有梦想。
而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尹希亚,她是最想逃离父亲的人,却也在不知不觉中沾惹上爆戾的性格:
因为制作人没有接电话,就对小迷弟发脾气。
羞辱小男孩的关心为太粘人来达到发泄因为父母的不痛快。
逃课去孟买,看到学校后门锁了,不想该怎么办,马上就焦虑燥郁。
看到弟弟偷用她的胶带,就对弟弟大发雷霆。
和妈妈说话也是没有商量,上来就用下命令的口吻来告诉妈妈要求她离婚。
妈妈问:“你有问过我想离婚吗?”
这个答案让她不痛快,她就夺门而出,把书包往栏杆上砸。死命用手捶打墙壁。
我完全理解她当时的那种愤怒、无助,这一切情绪却无处发泄。
这种碰到一点不顺心就情绪上头,而不去思考替代办法的行为模式让身边的人受伤而不自知。
更严重的说,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发火,对自己或物体或别人发泄,后悔,向别人道歉,被原谅。
其实尹西亚的一系列行为和家暴的逻辑是如出一辙的。
自我觉醒的奋力救赎
万幸的是,这部电影给尹希亚又安排了一群极其温暖的人。
看到粘的歪歪扭扭的笔记本,才意识到,弟弟那天为什么拿走胶带。
弟弟教会了她,要如何去默默关心一个人。
从姑奶奶那里知道,母亲当年也不愿意放弃她,怀胎十月就靠她自己,用强大的毅力把她生了下来。
那时,她才意识到,她对母亲的判断是多少武断自私,说她胆小鬼,什么都做不了主,这些话是有多么伤母亲的心;
只有当她心理上彻底脱离了爸爸的阴影,放弃了爸爸那套糟糕的生活方式。她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能爱自己,更能爱别人的人。
只有成为自信、沉稳、爱自己、也爱别人的人,才可以足够强大、自信。
电影里有一首歌感染了全场人的心:
我是明月,还是阴影?
我是善良,还是暴烈?我该敞开心扉,还是心碎沉沦?我该热情以待,还是沉默不语?我是何人,我能依靠谁而哭泣,谁能为我指明方向?
如果说女儿的勇气和才华点燃了母亲自由的火苗。
那母亲给女儿的世界带去的,则一直是心灵的安抚和找到前进方向的精神力量。
在爸爸决定打掉女儿的前一晚,妈妈逃走独自把女儿生了下来。
女儿6岁的时候,妈妈偷偷拿了爸爸钱包里的钱给女儿买了把吉他。
女儿15岁的时候,妈妈卖掉了自己唯一一条项链给女儿买了笔记本电脑,女儿用电脑上传了视频,结果在优兔网络大火。
可在这个家庭里却有着一个,不但霸道、专横,还家暴成性的父亲。稍不顺心,女主母亲就是他发泄的突破口。
妈妈在电影中,一开始不敢和父亲离婚,不敢抗拒这个社会带给自己的命运。也不停劝阻尹希亚不要和命运对抗。再三和女儿强调我们都要接受命运的安排。
但是她是给女儿种下音乐梦想的那个人。
是给女儿遗传了音乐天赋的那个人。
更是把吉他交到女儿手上的那个人。
最重要的是,是她提出让女儿蒙上黑袍去唱歌那个人。
也许有人觉得女主母亲的自我觉醒程度不够深,也许认为她不够努力,没有改变自己的家庭,没有给儿女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
但是,她每一次的反抗,都是在扯着自己的头发拼命往上跳。
但是即便这样,她的脸上依然挂着笑,她的心中依然带着爱。
而正是这种爱,避免了她的子女复制成下一个她的丈夫。
她在这种高压环境里要想获得救赎,必须自我觉醒。 如果在女儿带回来离婚文件的时候,她随波逐流的签了字,那她绝对没有完成自我救赎。 就像《摔跤吧爸爸》,如果女主在决赛上也要靠父亲的指导才能获胜,那她永远都没有获胜。
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里,女儿的才华和勇气,则是她们能够离开父亲,开启新世界大门的唯一一把钥匙。
因为这把钥匙,帮助一直隐忍的母亲完成了自我觉醒:
当妈妈看到父亲在机场企图丢掉女儿的吉他时,妈妈终于忍无可忍,开始反抗了。
她最终发现,如果女儿继续留在这样在这个家里,她的整个人生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强权专制的父亲吞噬,会成为她丈夫的样子。
那时,女儿失去的,可不只有她的音乐梦想,还有她的一切。
妈妈最后指着吉他对爸爸说道:那不是垃圾,那是女儿的梦想啊!如果人,一旦不做梦,一但没有了梦,是睡是醒,是生是死,又有什么意义?
“先别,这里到处都有摄像头,如果你打了我,我会立马报警,到时你就会被逮捕,还有,女儿有几千万个粉丝,到时,所有人都会看到你,如果你被逮捕,恐怕你那边工作也会丢了,你还是赶快滚吧,古杜和尹希亚不会归你,恐怕房子也要归我了。”
女主母亲最后说完这番话,拉着一对儿女离开的场景,是我见过所有最美丽,最勇敢、最坚强一名战士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