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傲一慢
偶然间,看到一段演讲,是来自宁夏的马慧娟讲她的写作情怀。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妇女,二十岁嫁人,管着两个孩子,守着八亩农田,好像这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吧。但是,她却要用写作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很朴实很简单的情怀:等老了,回头给伙伴们念一念那些一起走过的岁月。
听到她的演讲,我就忍不住想看看她后来的样子,于是我打开手机百度了一下。2018年马慧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020年马慧娟成为全国作协会员。——眼睛前面还是她在舞台上朴实真诚的样子,心里已经有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她用了十年的时间,把自己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成长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
每次看到这样励志的内容,我总是很激动,当然也希望自己成为他们的样子,至少是有那么一个瞬间的改变,总有那么一刻的闪光,若是那样,人生足矣。当然,站在我这个位置,看到的只是别人用手机写作六年,用坏了七部手机,然后去演讲,去改变,去获得光环。然后呢?
或许,最初吸引我进入写作这件事的,是那个作为作家的光环,是那个可以被很多人熟知的光环。但是,真正走进写作,我的想法改变了。写作,是最苦的一个差事。就那么坐在电脑前面,或者抱着手机,在空空的屏幕前,打下一行行文字,绞尽脑汁,纠结惆怅。若是只看到光环,却不去看看写作背后最真实的样子,根本无法想象人生的苦是什么样子的。
写到今天,学着别人的样子坚持了一年多,我对写作的看法,再度改变了。写作,是最真实的面对。在我写出一行行文字的时候,我的心里看到的,是我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是我内心最深刻的剖析。写文章这件事情,对于我而已,已经不是那些外在的光环,已经不是那些行走路上的附加值。我看中的,是写作本身,是写出来这件事。我想写点儿东西出来,等老了,回头看看这一生,有一种人间值得的赞叹。
前几天,统计我九十天写了多少字,我不想简单地估计,就那么一篇篇找出来,写到纸上。这篇2344,那篇1026,不知不觉写了一整张纸,90天时间我写了80多篇有价值的文章。我拿着计算器算出了总数,然后看着这些起伏的数字,默默地给自己点了个赞。
同事凑过来看了看我面前的纸,满脸疑惑地问我在干嘛。我告诉他,这是我写了90天的文章字数。他很不理解,满脸不屑地说:“统计这个有什么用?”
是呀!这有什么用呢?这些文章,只是在简书里发布,只是我一次又一次的碎碎念,只是我一次又一次的观点表达,只是我一次又一次的听课复盘。他的话,让我无言以对。我不再回答他,默默地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字数统计,心里荡起了一层涟漪。
这些字,是我思想的延伸,是我情感的表达,是我学习的脚印。它们每一个字,都是我对人生最真的想法,都是我对生活最深的思考,是我心底最柔软的组成。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写作这件事,爱上了写出来这个过程。当我写完,从椅子上站起的那一刻,永远是那么充实的时刻。
我想,这就是我的写作情怀:等老了,有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