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有幸在现场听了小米公司董事长兼 CEO 雷军先生的演讲,他回顾起小米创业之初,面对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太多了,产品设计、市场开拓、组织制度…… 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向哪里?
雷军说,看起来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但其实小米最关注的只有一点,就是用户体验 —— 用户满意了,销量、业绩、影响力都会有。
事实上,小米的确通过专注于极致的用户体验,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甚至世界手机市场格局,做到了名利双收。
同样的道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找工作、找对象、找机会,似乎每一个都是很复杂的问题,怎么才能找到最好的?
有句话是我的座右铭送给大家: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剽悍一只猫的 slogan 我也很喜欢:
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这些变着法说的话,其实都在表达一个意思:专注于自身成长。
真正的天才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所谓的 “天才”,其实都是善于专注的 “专才”。
生活中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太多了:游戏、恋爱、社交…… 即使具体到每分每秒,也有微信、网络、新闻等等收割注意力的 “快刀”,稍不留神,注意力就被承包商给打包收割走了。
很多人觉得对成功而言,兴趣很重要。可事实是,兴趣遍地都是,正常人谁还没几个兴趣爱好?
区别专家和业余的,不是兴趣的有无,而是性格里面有没有能让维持兴趣的火种一直燃烧下去的燃料,这个燃料就是专注和持之以恒。
在和任何一个兴趣爱好度过 “热恋期” 以后,要继续提升就自然而然会进入刻意练习的 “磨合期”,这个阶段枯燥充满挫败感,绝大多数人的 “兴趣” 便止步于此。
我一直记得我学吉他的一段经历,高中那会看到影视剧里面男孩子拿把吉他边弹边唱好酷,幻想着学会吉他后上了大学肯定受欢迎。
于是报了个班,花不少钱买了一把漂亮的吉他,头几次课兴致盎然,老师教会了我一首非常简单的入门曲子。
可后来再需要提升的时候,就需要不断地音阶指法基础练习,这个过程毫无乐趣可言,很快,我就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去上课,最后学习吉他的事也不了了之,最后搬了几次家,吉他也弄丢了。
这么多年,每当我兴冲冲想要做什么事的时候,我时常用这段经历警醒自己,我真的具备支撑这个兴趣的专注和持之以恒了吗?
当一个人专注的时候,有种非常美妙的体验:时间过得飞快。心理学家把这种神奇的现象叫做 “心流”。
其实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也许是 “脑流”(虽然谐音不太吉利,但更准确),从脑科学的角度说,处于心流状态时,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整个神经网络高度集中、极度活跃,这个时候效率最高,事半功倍。
这种美妙的体验相信每个人都应该多多少少体验过,能称之为高手的,一定是能够长时间保持 “心流” 状态的人,他们的单位时间效率远高于常人,自然收获和精进也远超常人。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一些人以自己能快速切换任务而洋洋自得,号称“多任务处理能力很强”。我对这个概念并不感冒,当我们了解了专注的重要性和好处,就能够自然而然地了解,多任务切换谁都可以,关键是多任务切换后能迅速进入 “心流” 状态才难能可贵。
而事实上,进入 “心流” 过程,除了兴趣、热情等情绪因素外(短暂而且占比很少),更为显著的属性是需要 “热身”。就好比 NBA 球员正式比赛前,一定会提前到场进行投篮、跑篮、拉伸等 “热身” 运动,让身体逐渐进入到最高效的 “竞技” 状态。
我们在看书学习,或者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一段时间后才会感觉真正投入进去,这个时候你大脑中相关的记忆神经网络才彻底被 “激活”,相关信息都从 “硬盘” 提取到了 “内存” 中,可以随时快速调用。
可一旦你切换任务,就打破了这个 “激活状态”,活跃的脑回路被抑制,当你重新回到这个任务时,可不像打电子游戏一样,可以马上读档接着玩,需要重新 “热脑”,逐渐进入沉浸状态。
所以你可以想象,如果频繁地切换任务,学习的高效和专注根本无从谈起。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遵循 “First Principle 原则”,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专项独立的时间区块中,尽量不要让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来打扰。
对于学生而言,是条件最为有利的,在自习的时候可以按照 45 分钟的习惯设置番茄钟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关掉手机或静音,每 45 分钟专注学习结束后,休息 10-15 分钟,处理下信息,放松一下。
对于上班族而言,可能没有这么理想的状态,会经常被各种突发事件打扰。我们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尽量把影响降低,把效率提高。
1. 加强预判
就好比开车时间长了,对交通拥堵情况有 “早高峰”、“晚高峰” 的经验一样,我们对每天的工作状态应该也可以作出预判,把最重要、最需要专注的事情,放到干扰最少的时间段中去做。
2. 缩短专注时间区块
把番茄钟时间设置为 25 分钟,通过主动调低专注时间段的方式,降低被动干扰的概率,同时把休息时间也调低至 5 分钟,防止已激活的神经网络被彻底抑制,通过这种方式尽量在多任务切换和长时间保持专注中取得一个平衡。
3. 锻炼抗干扰能力
前文我们讲过,进入心流状态的 “热身” 时间是可以通过训练缩短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锻炼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选择咖啡厅、书店等相对喧闹嘈杂的场所学习思考,对每天通勤的上班族而言,每天早晚在地铁公交上的时间,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看书、背单词等等都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明显感觉到抗干扰能力的提高。
每次乘坐地铁,在不是玩游戏就是刷微信的拥挤人群中,偶尔发现一个捧着书本专注阅读的人,总是会产生一种心有戚戚焉的莫名喜悦,原来我们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