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兰的海牙乘上火车,二十四分钟就到了荷兰的鹿特丹。
雨后湿润的空气,街道上的人稀少。沿着城中的河道缓步而行,迎面的人物雕塑风格相差甚远,没有文化的我俩只是瞧热闹而已,更为青睐的是绿树、草地和戏水的动物。
按行程安排先去教堂看看,应该在不远处。但是走的时间稍长,是网上信息的不对等,还是我们的失误?我喜欢跟谷歌地图走,老公照常是比较喜欢问询路人。他指着打印的行程单上景点,逮住一位先生,说,Goto,然后接着蹦单词:English,No,Chinese。哈哈,那位先生说的竟然是变调的中文:“你好!北京?上海?”指着前方,转几个弯,打着手势。然后说着中文:再见!一脸的欢乐。
教堂的门紧闭,跟网上图片也不对应,有些失望,可是即刻他就笑容满面。那天是周末。旁边就是一个集市。新鲜的蔬菜、水果,也有晒干的菌类、鱼类、肉干,看着价格跟中国的比对,很是兴奋的对我说着,不进菜场的我,则是一脸的茫然。
显然是当地的一对年轻夫妻也在逛市场,明眼就知那位妻子是亚洲人。但是不确定是哪国人,就像他人有时会认定我俩是韩国人、日本人的一般。知道是安徽人后,更觉亲近。对于教堂的信息也表示质疑,然后指点了鹿特丹拱形市场的方向。哈,就在不远处!
我们对于这个城市的好奇来源于网上,鹿特丹有许多富有特色的建筑可以看看。
鹿特丹拱形市场是荷兰第一家室内市场,全球首例市场住宅相结合的建筑。进入市场,挑高达40米的拱形结构之下,聚集了许多摊位和商铺。在一个调料店前,MM听着我俩说话就用中文跟我俩打起招呼,老公以为她中文好,问起摊上的调料,可人家也是一脸茫然,只会“你好”,二个字。在市场的一超市内,买了一瓶酒。
拱形市场的看点是其内拱面印着名为“丰收之角”的大型壁画,堪称荷兰最大的艺术品。拱形结构的建筑屋顶是容纳228间的公寓,对外面向马斯河或面向教堂,对内则可透过窗户或玻璃地板看到市场上的动态,具有开阔的视野。听说其内部还含1200个停车位。
不远处的立体方块屋更是另类的建筑,明亮的色彩,由51座方块房子组成。这些方块房并非我们常见的平面排列,是立体的,每间房屋都装有不同朝向的玻璃窗,从不同角度享受不同视野。
我们站在方块屋的过道上看到不远处的类似金门大桥造型的红桥,港口,停泊的船只。
码头上似乎有结集的人群,还传来了演讲声。他说,是不是竞选演讲?加快步伐来到跟前,握着话筒的军人样,说话铿锵有力,面对着的是港口停泊着的许多船只,那些船只上坐着精气神的人们,哈,将要进行一场比赛。
鹿特丹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是欧洲第一大港口。我俩沿着河岸走,迎面见到三三两两跑步的人们,也有游人看过红桥后来到不远处的伊拉斯谟桥,为了纪念中世纪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伊拉斯谟而命名的桥。这座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桥,将鹿特丹南北两岸连接起来的桥梁因其造型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天鹅,而得到了“天鹅桥”的昵称,被评为世界上最美的13座大桥之一。
我俩比划着在乘上了停泊在桥附近的水上BUS,中间换了小船,全程半个多小时来到了小孩堤坝。
荷兰的标志之一就是风车。在荷兰看风车的地方也有好几处。我们择小孩堤坝的理由是,这里有风车群,十九座,可以看到风车的原貌,是世界文化遗产。
天空阴沉着脸,河岸绿草丛生,鸭子悠然戏水,散落的不同的风车,缓慢的转动。
近看高大的风车,斑驳的外貌,历史的印记,风车的作用荡然无存吧。我们持票得以进入风车的内部。一个小世界,看构造、工具,还有生活的日常场景。那围起来的床铺貌似长度不长,如何睡下长腿的荷兰人?这个持票化费8欧元,很多人认为不太值没有进去。
之前吃了河边小摊的食品,彼时坐在风车边,他喝着从超市购的酒,咬着从国内带去的鸡腿,而我吃些水果。这样的稀松平淡的时刻,我常常会心生感动。
微风吹拂,环顾四周,挺拔的苇草,花儿已经凋谢,风车还在转,只是听不到声音,清澈的河水,生气勃勃的野花点缀着绿茵。河边有各类竹编的成品,一男子席地盘腿,笑盈盈的双手劳作着,如此静谧、安详,心生喜欢。一队十人组合的老年人在表演,场景很欢乐。观看的人们拍手鼓掌。夕阳无限好,珍惜当下。
乘船回到鹿特丹。室外餐厅,空荡荡。当夜幕降临,点燃木质的餐桌上放着红色的烛台,不知是何场景,只是意会而已。
穿过城市中心,又见到一教堂。
坐火车。半小时不到又回到了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