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内容,学会共情可以为我们创造持久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社交关系等。
记住,共情不是同情。
最近在读一本书叫《共情的力量》,是一位研究共情30多年的哈佛大学教授写的,这本书还得到《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的推荐。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下面这段文字:
“共情”是——我掉进了井里,黑漆漆一片,正当我害怕无助之时,你爬下来陪伴并安慰我:“我知道这种感觉,但你要知道你并不孤单。”而“同情”是——你一直在井口往下看:“喔不,
这真的满难受的耶!好可怜喔!”并试着分散注意力、扯开话题:“那,要不要先吃块三明治?或许你会好一些。”
所以,“共情”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同情”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理解;“共情”是我懂你的感觉,“同情”是你真可怜;“共情”只是倾听,不加评论和批判,“同情”是擅自给出诸多意见和评论。
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它赋予你体验别人感受的能力,能让你进入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让你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并对对方的境况做出恰如其分的应对。这是一种让人相处起来觉得很舒服的体贴。
可能由于是新译入的词汇,“共情”这个词很少出现在我们日常交流中。其实Empathy在英语中的出现也比较晚,它的原型是德语中Einfühlung (而这个德语单词的前身则是希腊语中的empatheia),1909年时由一个名叫Tichener的德裔心理学家从自己母语中引入。和中文里面似乎仍显拗口的“共情”不同,Empathy早已经是英文中广泛使用的常见词汇。
剑桥英语词典对Empathy(共情)的定义是:能够想象自己置身于对方处境,并体会对方的感受的能力。所以从定义上来看,共情至少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分辨TA人的情绪;二是感同身受的能力。
第一层:分辨他人情绪
分辨他人情绪指的是觉察并且判别他人的喜怒哀乐,这看似不难,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
例如,自闭症(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患者由于脑功能异常,很难理解和感知社会性线索,因而阅读他人情感无比困难。
而对于健康的普通人来说,也可能存在分辨他人情绪障碍的情况:在严肃刻板的家庭环境中家人之间很少相互传达感情、表达关心,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情感交流、人际关系方面的障碍。
在这一层面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共情和怜悯的不同。怜悯者可怜他人不幸,带有一种自上而下的优越感,甚至不用去费心分辨对方的情绪感受。场景一中,乞丐虽然能获得不少施舍,但几乎没有人会去问他们还需要些什么,今天过得是否开心。
而共情是建立在对等的心态上,富人可以与穷人共情,男性可以与女性共情,成人可以与幼儿共情。
第二层:进入他人的情境,感受他人情绪
在分辨他人情绪之外,共情者需要抛开自己的内部参考体系,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里,揣测对方的感受。
之所以说是揣测,是因为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因而,即便处在完全一样的情境下,我们也不可能获得与他人一模一样、分毫不差的心理感受。要知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评判。我们尽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努力去想象、猜测、理解他人的感受,但切记,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代入,无论双方经历多么的相似,我们都不是对方本人,猜测只能是猜测。一旦在代入中,轻易地将自己的观点、经历套用在他人身上,极有可能在不经意间,给对方造成不快甚至伤害。
例如,当孩子遇到问题与父母讨论求助时,传统中国式思维的父母往往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经历来教育孩子,将主观意识、个人经验硬生生地推到孩子面前,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困扰。再比如,场景二中女孩关于职场问题向朋友倒苦水,这时候如果她的朋友说一句“工作那么辛苦,工资还晚发,肯定很委屈吧”就能让对方感受到理解。而反之冒然建议换个公司,则会引发女孩一连串的抱怨和其他问题。女孩的苦水无处可盛,甚至反倒容易因为朋友的不理解而更添苦恼。
应该注意,生活中很多时候的抱怨和求助,其实更多的只是希求对方理解自己此刻的感受和心情。当对方不理解,甚至强行给出建议时,让求助者只会感到痛苦和无助。尤其是当求助对象在求助者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时,例如父母、好友,希求理解的心情会更强烈,同时,不被理解后产生的无助也会加倍。
如何做到共情?
和很多后天习得的能力一样,共情很难成为自然、本能的习惯;但不断的练习,能让我们更加熟练的运用这种技能。对于刚开始练习的人来说,最好的方法是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善于倾听的人,在生活中,通常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是朋友愿意与之倾吐心事的人。
具体来说,在倾听中,当我们试图理解他人时:
1、务必牢记:你不是他人,你可以猜测他人的感受,但了解自己最深的,还是他们自己。
2、不要仅从自己角度去思考他人的问题。
3、永远不要将你或别人的经验套在他人身上。经验永远仅供参考,不可复制。
4、不断向他人反馈,不断确认理解是否存在偏差。可以仅仅询问“我这样理解对吗”。
5、对他人情况不确定时,或不知如何提供帮助时,不要揣测,直接开口询问,由对方告诉你需要什么。
总之,共情对人际交往非常重要,要提升共情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需要沟通技巧。如果你对此感兴趣,正好我几年前写过一点东西,也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