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育戏剧来说,切入点是教育戏剧「好教案」的评判标准。不同的切入点,能够开启不同智能孩子的兴趣,引发不同优势才能的孩子基本能力。(关于教育戏剧与多元智能的关系,请看昨天那篇:[教育戏剧笔记]开发多元智能?你会需要它)
切入点有哪几种呢?
切入点有6种,分别是:
肢体与合作(在其中还要有空间、情绪、语言的补充)
感觉与描述(讲故事、线索材料等)
逻辑与存在的意义(戏剧活动和范式都是从”if,and then如果你是他,那么;what)
教育戏剧最大的威力是能够配合多元智能的教学,不同智能的孩子带入逻辑语言的空间。
切入点一:肢体与合作
戏剧游戏中肢体与和合作的切入点,是怎样在具体课堂体现的呢?
“肢体与合作”切入游戏示例1:「节奏步行」
“节奏步行”,通过肢体的轻重快慢表达在行走过程中的情感。分组依次以四种要求不行,分别是:①依次以快、慢、轻、重的方式列队步行→②依次以三种不同心情列队步行→③依次再三种不同场景下列队步行。
“肢体与合作”切入游戏示例2:「抱抱好人数」
抱抱好人数,根据老师的鼓铃节奏随意走动,随机组合后用肢体拼出老师要求的物体(有1-5种步行速度,0定格并按要求做动作。要求做的动作有:二人依靠、三人拼合动物、四人拼合交通工具)
切入点二:感觉与描述
感觉与描述切入游戏示例1:「案发现场」
案发现场:a组摆出案发现场,在b组观察一分钟后,描述定格画面传达的意思,并把自己理解的故事讲出来。
切入点三:逻辑与存在的意义
示例1:旁述默剧:老师旁白,学生根据旁白即兴扮演,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类似央视节目《谢天谢地你来了》的默剧版。
示例2:故事剧场:老师讲故事框架,学生即兴发挥。老师只讲故事的基本框架,角色做什么说什么,学生即兴发挥表演,不是默剧。
如何评判设计的教育戏剧教案好不好呢?
教育戏剧手法教学如何达到要求的教学质量也是成败的关键,能让弱势孩子的能力得到发展,优势的孩子也能够得到提升,就是“教案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所以除了学习技术还要知晓教育核心。
教育戏剧的教学核心与演员训练有什么不同吗?
演员训练就是训练孩子的直觉,培养孩子的直觉能够进入角色内心世界,有能力、有兴趣分享表现。(语言表达、表情控制、肢体操控、与人合作的能力,观察角色、理解环境角色的关系,并形成一种直觉,一看剧本就能演出。)
教育戏剧就是训练“语言表达、表情控制、肢体操控、与人合作的能力,观察角色、理解环境角色的关系”,但是没有让孩子进入那个直觉。由于不让孩子进入剧目的状态,可以让孩子对于角色和故事产生疏离感,保持投入与抽离的状态,我既进入角色但我也是旁观者,我也有同理性和同情心,但同时我也保持理性观点,同时具备观众与演员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