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兴初将军的三位救命恩人

梁兴初将军是江西吉安陂头圩人。由于家境贫困,他只上了几年私塾就去铁匠铺当了学徒,因此有了“打铁将军”这个绰号。

将军身高一米八余,浓密大眼目光如炬,因为长了四颗大牙,门牙前突,战友们都叫他“梁大牙”。

1930年4月,工农红军从他的家乡路过,十七岁的梁兴初扔下打铁的锤子,追着部队当上了一名战士。

参军后的梁兴初以作战勇猛而著称,九次负伤九次升职,从普通战士当到了红军团长。

梁兴初最严重的一次负伤是在1933年5月的于都战役中。当时他所在的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打一场阻击战。担任连长的梁兴初带领战士们与敌苦战,不幸被一颗子弹从左腮穿过,顿时血流满面。他仍然带伤作战直到敌人被打退。这之后,他整整昏迷了三天三夜,战友们把棺材都准备好了,他硬是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半年后,伤好归队继续参加战斗。

梁兴初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所得荣誉无数,也多次险象环生。据将军自己说,有三位救命恩人是他永远不能忘记的。

第一位是曾国华将军。

曾国华于1931年参加红军,在历次战斗中多有战功,也是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之后担任过空军副司令等重要职务。

长征过草地的时候,跟随部队断后的曾国华意外弄到一些食物。他奉命给走在前面的指挥部人员送粮食,半路上正巧遇到了瘫倒在路旁的梁兴初。

曾国华问他:“梁大牙,你怎么了?”

梁兴初有气无力地说:“两天没吃东西了,实在走不动了。”

匆匆赶路的曾国华原本已经超过梁兴初,一听这话他立刻转了回来,从怀里拿出几张大饼递给梁兴初。

吃饱肚子的梁兴初有了力气,很快追上了自己的部队。

梁兴初每次提起这件事都是满怀感激:“曾国华是我的救命恩人,没有他,我是走不出草地的。”

第二位是罗荣桓元帅。

1939年9月,时任一一五师政委的罗荣桓接到一份报告: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梁兴初在“肃托”运动中被划定为“日本特务”,准备处决。

罗荣桓勃然大怒。原来,就在几个月前,山东地区日寇调集日伪军八千多人,将一一五师师部和中共鲁西特委机关三千多人包围在陆房一带。大队长梁兴初带领部队掩护机关突围,先后九次击退日伪军的疯狂进攻。战斗结束后,罗荣桓对梁兴初等参战人员进行了通报表扬。

短短几个月,战斗英雄竟被划成“日本特务”!

罗荣桓政委意识到梁兴初所在湖西地区的“肃托”运动出现了严重的扩大化问题。他立刻放下手头工作,马不停蹄赶往湖西。

罗荣桓赶到的时候,“日本特务”梁兴初被五花大绑,捆在一个土地庙前的大柱子上,正要执行处决。

罗荣桓当着众人的面,指着梁兴初说:“梁兴初同志为了革命,身上打了九个洞,怎么会是日本特务呢?梁兴初没有问题,要继续准备带兵打仗!”

铁骨铮铮的梁兴初,听了罗荣桓短短几句话,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后来,由罗荣桓亲自主持,对梁兴初的问题进行了一番彻查,所谓“日本特务”纯属子虚乌有,梁兴初得以官复原职。

第三位是杨大易将军。

杨大易是四川苍溪县人。1933年3月,年仅十四岁的杨大易参加了红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他跟着部队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等重大战役,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镇南关。1949年8月,杨大易担任三十八军一一二师师长。次年,三十八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

在抗美援朝期间,已经升为军长的梁兴初在作战时尽可能靠前指挥,常常把军指挥所设在前线不远。

有一次,梁兴初正在指挥所里观看地图,突然电话铃响起,梁兴初起身去接电话。

就在这时,一发炮弹正好落在地图前。梁兴初安然无恙,他刚刚看地图时坐的椅子被炸得七零八碎。

这个电话正是杨大易师长打来的。

两个人再见面的时候,梁兴初一再感谢杨大易,说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杨大易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好几天没见到军长,怎么就成了他的救命恩人呢?

经过梁兴初一番解释,杨大易才闹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

其实,梁兴初为了革命事业戎马半生,遭遇的困境险情又何止几次?而将军之所以屡屡提及这几件事,恐怕更多的是对那份真挚的战友之情念念不忘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