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助推党校事业发展上新台阶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党教育培训干部的主渠道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重要阵地,党校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承担着特殊使命。

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落实新《条例》紧密结合,不仅关乎党校自身的政治生态与办学效能,更直接关系到党能否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二者的融合互促,是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的坚强保障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在于锤炼党性、净化作风、回归初心,这与《条例》所强调的“党校姓党”根本原则高度统一。新修订的《条例》在总则中旗帜鲜明地要求“坚持党校姓党,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工作全过程”,并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写入总体要求。

党校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将这一内在逻辑转化为干部教育核心内容。中央党校宋福范教授等专家在系列解读中深刻阐明,中央八项规定通过治理“四风”,实现了政治生态的深度净化——党员干部从被动约束转向主动践行,行为规范显著提升。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非简单的行为约束,而是确保党校始终成为“党的政治机关、政治学校”的定盘星。当党性原则通过作风建设具象化,“党校姓党”才能从理念转化为全体教职工和学员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提升党校办学效能的关键抓手

作风建设本质上是效能建设。新《条例》将质量立校、从严治校列为基本原则,提出“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这正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核的制度化承接。

党校把效能提升体现在培训方式优化上,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直播录播相结合”等创新手段,构建起“现场教学共享体系”,实现与多家单位协作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极大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与培训覆盖面。

效能来自严管,更来自实干。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被破除,资源就能更多投入主责主业。例如,农业农村部党校部署《条例》落实时,特别强调要“科学统筹年度预算”“持续改善办学基础条件”,正是用务实行动将作风建设转化为发展动能。

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党校从严治校的内在要求

从严治校是党校工作的生命线。新《条例》在多个章节强化了这一导向:在学员管理部分新增“遵规守纪情况考核”内容,明确“学员在校期间一般不承担所在单位日常工作”;在队伍建设中首次规定专职教师占比不低于40%,从源头把控教学质量。从严治校的关键在于制度闭环,将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校治教治学有效抓手”。

《条例》第八条要求建立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制度,规定“每学期领导干部讲课课时不低于主体班次总课时的20%”,以刚性约束倒逼教学实效,杜绝“挂名授课”“形式讲座”等作风弊病。从严治校的最终落点是文化浸润。

当崇学尚简、风清气正成为校园生态,就能真正涵养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党校新《条例》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新时代党校发展的逻辑主线:以作风正校风,以校风育人才,以人才强政党。

正如新《条例》开宗明义指出的,党校事业关乎“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当各级党校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办学准则,外化为治校行动,党校就能真正成为不正之风的“净化器”、党性锤炼的“大熔炉”和党风政风的“风向标”。

新征程上,党校事业的每一次跃升,都将深深镌刻着作风建设的时代烙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