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朱元璋与一位不知名的嫔妃的儿子(原谅我在这里揭露,毕竟他是多么大费周章来掩盖这个事实),第四子。
1.两面性格:
朱棣性格非常深沉,阴暗,这可能跟他从小在战场上长大的原因有关。他有两面性,当然每个人都有两面或是两面以上的性格,但要看什么了,也要看你怎么作用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可以说朱棣在面对不同事不同人有着面目,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是服从他的,一类是反抗他的,只要你敢有什么猫腻,分分钟把你给灭了,且有着和朱元璋一样的准则: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方孝孺敢说十族都不怕,朱棣就敢用十族葬送他。
说朱棣是个好人实在牵强,冷血,残暴,但他的确是个好皇帝,果断,为民的好皇帝。他揉坏的一面给了百姓,残暴冷酷的一面给了官员(朱元璋既视感啊!)
2.隐忍:
“一进大营,朱棣竟然以招待贵宾的礼仪来款待他,亲自到营外迎接。乃儿不花不知所措,手忙脚乱,搞了半天才想起自己是来投降的。他小心翼翼地提了几个保证士兵人身安全之类的条件,朱棣表现得十分大度,不但答应了这些要求,还设盛宴款待了乃儿不花。”
这就是他的其中一面温和,你可以说他是装的,但一个可以控制情绪并且能在胜利之时镇定自若能有几个?不得意忘形能有几个?隐忍并不是懦弱,而是一个顾全大局的做法,真正的大丈夫怎能有匹夫之勇。
在伐北时也充分体现他的成熟的心智。
“简单的占有是小聪明,暂时的放弃才是大智慧。”
“这才是朱棣真正的可怕之处:一个能够忍耐的人,一个能够压抑自己欲望的人。”
记得刘邦在打入关中时也同样表现了一个忍字的重要,一个贪财贪色的人却可以得到城池时不抢美女和金银珠宝,也不滥杀无辜。即便刘邦有很多我不喜欢的地方,但唯独这一点也是值得赞扬的。
而朱棣刚好有这样的特质,一个有着强大心里素质的人才能抵御更多,才有足够的资本承受做王的风险。
3:该装装,该出手时就出手。
为了排除朱允炆的猜忌躲过他的削藩,可以说是够拼了。装疯这种事他都能做得出来,大热天捂着被子说好冷的疯话它也说的出来,所谓兔子急了还咬人,朱棣急还不让他“疯”下吗?可这与后来的狗急跳墙实在只是出场溜达溜达混混熟脸而已,终于他还是谋反了!我觉得朱棣即便是很渴望皇位,但他也并不有多想那么快就去争夺,如果不是朱允炆逼的和道衍的是不是挑唆朱棣也不会心痒痒。可最后他的成功除了那两场诡异的风外还要感谢的侄子朱允炆,打都打了,出都出兵了,你还估计个什么仁义道德。朱棣不反的话就凭朱允炆是根本壮大不了明朝的,原因是朱允炆是个好人。就好比《中山狼传》里的一句话: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4.政治远见:
即便他是一个没有仁德的人,即便他篡位,但他还是做了影响着中国未来的事,首要的就是:
迁都北平
《永乐大典》
命郑和下西洋。
而这三点都表现了朱棣时候的明朝有多昌盛,不差钱啊,这都是烧钱的项目啊。
果真朱棣是众多皇子中最像朱元璋的一位,同样是一位拼命的政治家。
朱棣本是一个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但他却意识到知识的力量,命当时的第一才子解晋当总编辑,成就了《永乐大典》。
真正的统治者,是有决断其政治眼光的,朱棣完全符合。
如果没有他也不会有今天首都北京,如果没有他现在很多历史文献都早已丢失,如果没有他也不会在那个时候大明就很好发展了国际贸易。
解缙与郑和如果没有朱棣的命令怎么会去成就伟业?
以至于在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去时我竟感到鼻酸……这位好领导就这么走了,那些正在他的统治执行伟业的人该怎么办,老百姓失去了为他们创造富强的皇帝该怎么办,太让我不舍了。但在这里更有为郑和的梦想而动容的情感。
5.用人:
不可否认,一位统领着,除了冷血果断外还要具有看人的眼光和用人技术。在朱棣的统治下,不管是文官武官放在什么样的位置谁应该打前锋谁应该驻守,谁应该撰写,谁应该做外交官他都拿捏的很精准。
平定天下,迁都北京,修成大典,沟通南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压蒙古。以上就是朱棣同志的主要政绩史。
当然有利就有弊,每完成一项,就有大量人力和和财力的流逝,在大量的折腾后,朱元璋和朱棣两位不知疲倦的皇帝都结束了生命后明朝也开始在仁宣日期慢慢松懈,规定的放松,一个严谨苛刻的社会也变了。
6.黑暗挚友:
最后我要特别说一下道衍,就是那个姚广义,在书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极其黑暗且爱报复社会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个聪明人,一个只会因反而反的人。他没有接受朱棣任何赏赐,没有还俗,工作时穿上官服当一名谋臣,下班了就换回僧袍做个和尚,生活低调而平淡,没有因为他是朱棣的最为信任的人而飞扬跋扈。伴君如伴虎,他却活到八十四岁,就是因为他的作风让君主放心,并且姚广义算是朱棣唯一的朋友,在朱棣这一光辉跌宕充满血腥的一生中,没有谁也不能没有这位老友。
此文纯属本人看《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对朱棣的简单总结,只挑好的说了,那些不好的请参照朱元璋的缺点,他爷俩都一样,是明君也是暴君,使人恨也使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