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孩子赖床时:“要迟到了!怎么叫了三、四遍了还没起床?赶快起床!”
晚上孩子写作业时:“怎么过了十分钟了书还没拿出来?怎么这么磨蹭,都一个小时了才写了这么点?”
晚上孩子不肯睡觉时:“玩玩玩!就知道玩!赶紧睡觉明天还要早起上学!”
相信很多家长都很熟悉这些场景,并且表情管理和情绪管理都会双双失控,开始面目狰狞地对熊孩子施展“狮吼功”大喊大叫。可能产生的效果有几种:
1.立竿见影,熊孩子马上变老实了,但是第二天仍然会恢复常态。
2.以牙还牙,熊孩子不但不理睬你的大喊大叫,而且还用大喊大叫来回击你。
大喊大叫看似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教育方式,可能暂时管用,但是却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的作者杰弗里·伯恩斯坦告诉我们:经常对孩子大喊大叫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有可能出现人身攻击、语言攻击和社会退缩的问题,而且缺乏积极行为的表现。所以作为父母,要避免掉入大喊大叫的陷阱。
大喊大叫的危害有哪些?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是你的配偶、老板或者其它人对你大喊大叫时,你会作何感想?你会热情和积极回应他的要求吗?你会想着下次怎么报复他吗?你会产生消极的想法和感受吗?
对孩子大喊大叫也是如此,它产生的危害更多:
1.大喊大叫不会让孩子的行为有所改观。
2.大喊大叫会妨碍探究和处理正在发生的事情。
3.对孩子而言,大喊大叫也是一种“关注”。叛逆孩子会用捣乱行为来引起你的注意,哪怕你的注意是大喊大叫,也没有关系。
4.叛逆孩子会用具体的思维来想问题:“如果别人能够对我大喊大叫,那么我也可以对别人大喊大叫。”
5.大喊大叫会让孩子对你产生恐惧心理。
6.叛逆孩子对你的大喊大叫极有可能以牙还牙。
7.你大喊大叫得越多,孩子就越不会听你的。
8.你的大喊大叫向孩子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你像个疯子一样对他。
9.被大喊大叫的孩子学会了以大喊大叫来回应你。他们不可能用讲道理、冷静自若和理智的讨论来回应你。
10.大喊大叫是比较低劣的方式。你好像是在说:“我有权力而你没有。”
11.大喊大叫也会传递这样的信息:“你不值得我心平气和地去说话。你挨骂是自找的。”
12.大喊大叫降低了孩子对你的信任,他不会再把你当作一个可以敞开心扉的安全对象。
大喊大叫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父母对孩子的大喊大叫,其实是在对孩子发脾气,表达自己的愤怒。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父母对孩子的大喊大叫呢?
1.遭受强烈挫折的反应
作为父母,对孩子大喊大叫是为了表达他的愤怒,但其实是遭受强烈挫折的一种本能反应。当自己遭到孩子的不断挑衅,而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的时候,这种强烈的挫折感会让人不可避免的对孩子大喊大叫。
2.我和父母都大喊大叫过
我们许多父母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也被父母大喊大叫过。父母天生就是孩子的榜样。我们学习了父母的样子,而我们的孩子也会学习我们的样子。
3.大喊大叫成了一种习惯
一旦父母开始对孩子大喊大叫,这很可能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虽然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是自己却一直在为孩子做一个坏的榜样。
4.大喊大叫似乎成了我的唯一选择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一旦我对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他立马就变得老实听话了,这招挺管用的!是的,孩子可能暂时出于害怕而服从父母的要求,但是他也会在心底怀疑父母是否真的爱他,进而会影响亲子关系。
5.孩子应该尊重我
面对孩子的叛逆和挑衅,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不尊重自己,但是大喊大叫可能更加激化孩子的叛逆行为。相反,放弃大喊大叫反而会让孩子更尊重你。
如何避免掉入大喊大叫的陷阱?
面对熊孩子,做好情绪管理、避免大喊大叫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
1.要树立正确的心态
减少或避免大喊大叫,可能不会对孩子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坚持10天左右就能看到孩子叛逆行为的减少。父母要时刻意识到我们是要支持孩子而不是反对孩子,同时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教练,坚持教练精神,保持冷静、理性地引导和鼓励孩子。
2.运用一些方法减少或避免大喊大叫
减少或避免大喊大叫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主动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并制定计划,和孩子一起行动并冷静处理等等。
孩子早上上学赖床拖拉怎么办?首先我们可以先找出孩子不肯起床的原因,是没睡好还是慢性子?然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起床规则,如果没有按照大家协商好的规则实施,则要承担必要的后果(比如当天不能看电视)。但同时也要避免反应过度。
孩子写家庭作业磨蹭怎么办?首先我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写作业的环境,然后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套写作业的计划表,但一晚上除了写作业,也应当安排一些休闲时间比如电视等娱乐活动,让孩子适当放松,但要排在写作业之后。写作业时可以先易后难,让孩子有成就感,而对于有困难的作业,父母可以指导但也不能越俎代庖。
孩子晚上一直玩不肯睡觉怎么办?孩子正兴高采烈地玩耍,这时候让他去睡觉肯定很难。需要让他有一个过渡时间。比如可以提前半小时让他逐渐停下玩耍,玩一会之后再去睡觉。这时候孩子就更能够接受。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看到的都是自己的样子。对孩子的大喊大叫,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行为,并对孩子的自尊和情绪健康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面对熊孩子,“狮吼功”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