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传习录》(11)上 十一

传习录上 |徐爱| 十一

徐爱请王阳明评价韩愈和王通。

王阳明说:韩愈是文化人中的英雄,王通是贤能的儒家学者。韩愈因为写文章好,所以后来名气很大,实际上韩愈的境界比王通差远了。文章写得漂亮不是判定一个人境界高低的唯一标准,文章写得好多数时候体现一个人虚而不实的一面。

徐爱问:王通为什么要模仿经书写作呢?

王阳明说:仿作经书这事是对还是错不能一概而论。你觉得现在的儒生编著经书这件事和仿作经书相比怎么样?(诠释经典和模仿经典哪个做法对?

徐爱说:现在的儒生编著经书虽然也有追求名利的自私欲望,但是也有传承发扬圣人思想的期望。仿作经书就纯粹是为了满足追名逐利的欲望了。

王阳明反问:你说编著经书有传承发扬圣人思想的目的,有什么证据呢?

徐爱说:孔子删述《六经》就是为了传承发扬圣人思想。

王阳明说:照你这么说,那仿作经书,不就是模仿孔子吗?有什么不对?

徐爱说:编著经书是对书中圣人思想的解释阐发。仿作经书是模仿圣人的语气,照猫画虎地写经书。所以仿作经书似乎对传承发扬圣人思想没什么帮助。

王阳明说:你认为的传承发扬圣人思想就是解释圣人思想,那不就成了照搬照抄圣人思想了?你想以此返璞归真,可是现实情况又怎么样呢?多数人还不是用哗众取宠的辞藻,争相把圣人思想解释出新花样来,争抢着吸引眼球吗?天下大乱就是因为这种争抢着用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吸引众人眼球、却不务实、不实事求是、不看重实际行动的风气引起的。

所以想要使天下大道昌明,就不要争抢着去编著解释《六经》。不要为了出名就急着提出什么新解释新想法,结果是使人心更乱。观点越多越新奇,往往人们越难抓住根本。(纳粹和前苏联都是有哲学理论作指导的政权,都曾导致了灾难)

删述《六经》是孔子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孔子那个年代解释《六经》的书太多,大家标新立异,众说纷纭,只有把错误的和没用的观点都删掉才能凸显《六经》中的真理。

比如从伏羲画卦到文王周公,光是解释《周易》的书就有《连山》《归藏》等等,使得《易经》的宗旨被世人曲解了。《尚书》《诗经》《礼仪》《乐经》《春秋》也都是同样情况。把那些乱七八糟的编著和猎奇的观点删掉,才能凸显出真理。

《尚书》自《尧典》《舜典》《大禹谟》《皐陶谟》之后,《诗经》自《周南》《召南》之后,像《九丘》《八索》这样淫逸邪荡的诗词不知道有成百上千篇。《礼仪》《乐经》的名称、实物、仪则、数目也多到无法数清。孔子把它们都做了删述改正,然后各种说法学说终于消停了。在《尚书》《诗经》《礼仪》《乐经》的原文中,孔子何曾增加过只言片语?

现在《礼记》的解说都是后来的儒者附会编上去的,不是孔子的本意。《春秋》号称是孔子所作,实际上是鲁国史书旧文。“笔”就是照抄旧文,“削”就是删去繁复,本应是有减无增的。

孔子传述《六经》,担心繁文缛节祸乱天下,想精简又做不到,只好警示后人务必忽略《六经》的表面文句,不要只追求字面意思,文章辞藻的华丽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文字背后的现实意义,现实生活才有意义。可是《春秋》之后,繁文缛节越来越盛行,像韩愈这样追求文章华丽,观点新颖的越来越多,天下也就越来越乱。

秦始皇焚书而得罪天下,是出于秦始皇的私心,更不应该焚烧《六经》。如果秦始皇志在传承发扬圣人之道,那么烧掉那些反经叛理的学说,正好暗合了删述的本意。反倒是好事。

秦汉之后,世间的繁文缛节越来越严重,想彻底废止是不可能了,只能是模仿孔子的做法,收集记录并表彰那些接近天道真理,接近圣人之道的学说和礼节。其他的奇谈怪论,荒诞言论自然也就慢慢被人遗忘了。这正是王通所做的事,也是王通的境界和眼界比韩愈更高的地方。虽然不知道王通仿作经书的本意是什么,但我对他深感同意,我猜如果孔圣人再生,也会像王通这么干。

天下之所以混乱不治,就是因为繁文缛节的兴盛,而实事求是,立足现实的人太少。人们立足各自的看法,坚持己见,以新奇观点相互争斗,以花里胡哨的说法和文章争取虚名,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名利双收。这样下去只会使天下读书人的头脑混乱不已,使天下人的耳目被蒙蔽,使天下人都争着用虚荣的文辞做表面文章来出名,使天下人完全忘了敦于本分、崇尚实践、返璞归真。这些道理都应让那些著述经书的人受到启发吧。

徐爱说:著述也还是不能缺少,比如《春秋》这本书,如果没有《左传》,恐怕也很难看懂。

王阳明说:《春秋》要等到《左传》问世才能看懂,那《春秋》和《左传》不就成了歇后语和谜语了?圣人何苦要写那么艰深难懂的书?《左传》大多是鲁国史书的旧文,《春秋》如果需要《左传》才能看懂,孔子何必要删它。

徐爱说:伊川先生也说过:《左传》记录的是案件,《六经》记录的是判断。比如《春秋》记录了杀死某个君王,征伐了某个国家,如果不知道这件事情的经过,恐怕也难以判断这件事情的对错。

王阳明说:伊川先生这话恐怕是附和先前学者的观点,但并没有把握住圣人作经的根本意图。如果记载了杀死君王的事,这事本身就不对,何必追究详细经过再判断对错呢?征伐他国的命令应该由天子下达,记载了讨伐别国的事,那么这事就是罪过,何必追求讨伐别国的详细经过呢?

圣人著述《六经》只是提醒世人存养天理,格除内心私欲,达到端正人心的目的。孔子经常与人谈论存养天理格除私欲的事。有时候是根据别人的提问回答,有时候又不想多说,只说“我不想多谈。”孔子这么说是怕别人在字眼上钻牛角尖,最后只是落得个空谈理论,光说得好听,却不注重实际的结果。

孔子和他的门生从不详细解说齐桓公称霸和晋文公称霸的事。因为这是倡导互相攻战,吞灭天理,纵容私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的行为和政策的根本动机是称霸,本质上是为了满足帝王自己的欲望。讲这些是在助长混乱,鼓励纵欲,误导奸邪。(王道和霸道的区别)这是孔门家法。

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迹是称王称霸的学问(霸道),也是很多儒生以及学者研究的学问。研究称王称霸的学问这本身就包含了研究者渴望成功,获得名利的私心私欲。所以研究这学问与圣人著述经书的本意相反。从研究称王称霸的学说出发怎么能研究出来圣人著述经书的本意呢?所以后世儒生都走了歪路。

王阳明感慨说:如果不是通达天德的人,和他谈论这个问题很难。

王阳明举例名人名言:孔子说过:我见过史书中存在疑问疏漏的地方;孟子也说:完全相信《书》里说的,还不如没有书,而且《武成》这篇文章,只有两三页可取。孔子孟子都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不要盲目迷信前人所写文章。

孔子删述经书,唐、虞、夏、四五百年间的文章被孔子删得只剩下几篇。难道被删的文章没有一篇值得称道的?删述到了这个地步,圣人的本意就可以明白了:圣人只是要删去华而不实,重复出现,过度修饰的东西。后来的儒生学者写文章却又把孔子删掉的东西加上了。

徐爱又问:圣人写《经》是为了教育人去除私欲,留存天理。例如春秋五霸之后的事,也就是各国纵容权利欲望,互相打仗抢地盘的事,圣人并不打算详细地告诉别人。但是尧、舜之前的事,为什么也都被省略不讲了呢?

王阳明说:伏羲、黄帝时的生活都是淳朴,素淡的,大家坦诚相见,不重视虚华不实的东西,也就少有人写文章炫耀。加上时间久远,所以流传下来的事情很少。这就是太古时期的生活,不是后世能够比得了的。

徐爱问:像《三坟》之类太古时期的书也有流传下来的,孔子为什么要删掉呢?

王阳明说:因为即使流传下来,时代风气变了,那些书和后来时代不相符了,过时了。后来的时代风气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注重华丽的修辞手法。

周朝末期想恢复夏、商时期的风俗都做不到了,因为社会风气变化太大。更何况唐、虞时期呢?何况伏羲、黄帝时期呢?所以他把《三坟》删了。

然而虽然各个朝代的风气和治理方式不同,但是根本上遵循的“道”却是相同的。周文王、周武王、尧帝、舜帝都遵循这个“道”,孔子遵循尧帝、舜帝,效法文王、武王。但是毕竟各个时期的社会风气不同,“道”在各个时期的应用也就有变化,所以各个时期实行的政令和政治制度不同。

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如果换个时期实行肯定是不行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该过时的就应该过时。这也是孔子删掉《三坟》的原因。夏、商的政策在周推行肯定行不通,周公考虑三王的政策,对于过时的地方就抓紧修改,绝不照搬。

这就是圣人把过去的东西删掉的原因。

王阳明又说:(两种治理方式)如果只知道推行无为而治,不能像三王一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只知道推行上古时期淳朴的民风和政策,这只能是佛教和老子的学说,不符合现实情况。

如果能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但是又不能像三王那样抓住一个根本(克制私欲,存养天理,遵循“道”),而只是纵容称王称霸的私欲来制定政策,这只是春秋五霸之后历朝历代的治世方法。

后世的儒家学者所传授的各种各样的学说理论,基本上也都是在指导如何称王称霸,都是在讲一个“霸术”而已。

 

爱问文中子、韩退之。

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贤

儒也。后人徒以文词之故,推尊退之,其实

退之去文中子远甚。

爱问:“何以有拟经之失?

先生曰:“拟经恐未可尽非。且说后世儒者

著述之意与拟经如何?

爱曰:“世儒著述,近名之意不无,然期以

明道;拟经纯若为名。”

先生曰:“著述以明道,亦何所效法?

曰:“孔子删述《六经》以明道也。

先生曰:“然则拟经独非效法孔子乎?

爱曰:“著述即于道有所发明;拟经似徒拟

其迹,恐于道无补。

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

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注

1[nao]于世也?天下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

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则《六经》不必

述。删述《六经》,孔子不得已也。自伏羲

画卦,至于文王、周公,其间言《易》,如

《连山》《归藏》之属,纷纷籍籍,不知其

几,《易》道大乱。孔子以天下好文之风日

盛,知其说之将无纪极,于是取文王、周公

之说而赞之,以为惟此为得其宗。于是纷纷

之说尽废,而天下之言《易》者始一。

《书》《诗》《礼》《乐》《春秋》皆然。

《书》自《典》《谟》以后,《诗》自《二

南》以降,如《九丘》《八索》,一切淫哇

逸荡之词,盖不知其几千百篇。《礼

《乐》之名物度数,至是亦不可胜穷。孔子

皆删削而述正之,然后其说始废。如《书》

《诗》《礼》《乐》中,孔子何尝加一语

今之《礼记》诸说,皆后儒附会而成,已非

孔子之旧。至于《春秋》,虽称孔子作之,

其实皆鲁史旧文。所谓‘笔’者,笔其旧;

所谓‘削者,削其繁,是有减无增。孔子

述《六经》,惧繁文之乱天下,惟简之而不

得,使天下务去其文以求其实,非以文教之

也。《春秋》以后,繁文益盛,天下益乱。

始皇焚书得罪,是出于私意,又不合焚《六

经》。若当时志在明道,其诸反经叛理之

说,悉取而焚之,亦正暗合删述之意。自

秦、汉以降,文又日盛,若欲尽去之,断不

能去。只宜取法孔子,录其近是者而表章

之,则其诸怪悖之说,亦宜渐渐自废。不知

文中子当时拟经之意如何?某切深有取于其

事,以为圣人复起,不能易也。天下所以不

治,只因文盛实衰,人出己见,新奇相高

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

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

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

是皆著述者有以启之。”

1,争辩,论辩。引申为喧闹嘈杂。

爱曰:“著述亦有不可缺者,如《春秋》

经,若无《左传》,恐亦难晓。”

先生曰:“《春秋》必待《传》而后明,是

歇后谜语矣,圣人何苦为此艰深隐晦之词?

《左传》多是鲁史旧文,若《春秋》须此而

后明,孔子何必削之?

爱曰:“伊川亦云:“《传》是案,《经》

是断。‘如书弑某君’‘伐某国”,若不明

其事,恐亦难断

先生曰:“伊川此言,恐亦是相沿世儒之

说,未得圣人作经之意。如书‘弑君’,即

弑君便是罪,何必更问其弑君之详?征伐当

自天子出,书伐国,即伐国便是罪,何

必更问其伐国之详?圣人述《六经》,只是

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于存天

理、去人欲之事则尝言之。或因人请问,各

随分量而说,亦不肯多道,恐人专求之言

语,故曰‘予欲无言’。若是一切纵人欲、

灭天理的事,又安肯详以示人?是长乱导奸

也。故孟子云:‘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

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此便是孔门家法。

世儒只讲得一个伯者的学问,所以要知得许

多阴谋诡计,纯是一片功利的心,与圣人作

经的意思正相反,如何思量得通!”

因叹曰:“此非达天德者未易与言此也!”

又曰:“孔子云:‘吾犹及史之阙文也。'

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

《武成》取二三策而已。'孔子删《书》,于

唐、虞、夏四五百年间不过数篇,岂更无

事,而所述止此,圣人之意可知矣。圣人只

是要删去繁文,后儒却只要添上。

爱曰:“圣人作经,只是要去人欲,存天

理。如五伯以下事,圣人不欲详以示人,则

诚然矣。至如尧、舜以前事,如何略不少

先生曰:“羲、黄之世,其事阔疏,传之者

鲜矣。此亦可以想见其时全是淳庞朴素,略

无文采的气象,此便是太古之治,非后世可

爱曰:“如《三坟》之类,亦有传者,孔子

何以删之?

先生曰:“纵有传者,亦于世变渐非所宜。

风气益开,文采日胜,至于周未,虽欲变以

夏、商之俗,已不可挽,况唐、虞乎!又况

义、黄之世乎!然其治不同,其道则一。孔

子于尧、舜则祖述之,于文、武则宪章之。

文、武之法,即是尧、舜之道,但因时致

治,其设施政令,已自不同,即夏、商事业

施之于周,已有不合。故周公思兼三王,

其有不合,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况太古

之治,岜复能行?斯固圣人之所可略也。”

又曰:“专事无为,不能如三王之因时致

治,而必欲行以太古之俗,即是佛、老的学

术。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

以功利之心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业。后世

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个伯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6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2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7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4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5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6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9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95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5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7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1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52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 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
    汉唐雄风阅读 3,080评论 0 5
  • 长白沟上拱桥边, 夜风拂柳水接天。 蛙鸣蝉音依旧在, 童心已去万重山。 古岸茅屋笛声尽, 荷花映人入梦间。 晓风残...
    陌路听雨阅读 142评论 0 1
  • 第137章:借她之手,教训学生 “师妹,老师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张小强一脸好奇的看着钱小钱。 钱小钱张张嘴,她能...
    墨棠子阅读 660评论 9 28
  • 周末又愉快的结束啦,妈妈明晚又要回惠州啦,心里有很多的不舍,妈妈也是,下午午睡过后,妈妈说带着外甥女出去走走,顺便...
    铠虎阅读 117评论 0 0
  • 我还记得生活最纯净的时候。 早晨醒来时,奶黄色绸布窗帘已经被阳光穿透,晾在窗台边横杠上的衣服也被照射着。室友在小浴...
    半岛玫瑰啊阅读 662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