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师吉田兼好的随笔集《徒然草》中,讲到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有一次他随朋友去赏月,归来时路过一处人家,朋友忽想起有一事要去请教这家的主人,便推门而入,留下他在门外等候。不多时,朋友告辞主人出来,却见那主人轻轻把旁边的妻户推开一点,抬头望月。彼时她并未察觉有人在看她,可见那月早已成为她心中美好的一部分,望月,只是她平凡生活中常做的一件事情。
在飞逝如箭的日日夜夜,我们脚步匆匆,神色疲惫,有多久没有抬头好好欣赏空中的一轮皓月?那份由月亮引发的诗意,也不知何时消散在仆仆风尘之中。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窕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里的爱情,正是一枚皎洁的月亮。透过这轮明月,我们看到终南采薇的女子,因思念君子而留下两行清泪;看到策马出东门的公子,在簇拥如云的女子中,痴痴等候他的心上人;看到蒹葭苍苍,烟波浩渺的水面上,伊人独坐船头,裙裾飘飞……新月如钩,半月如玦,满月如盘,这些形态各异的月亮,在每个清风徐来的夜晚,推开半掩的纱窗,跃过雕花砌玉的井栏,翻过稀稀疏疏的篱墙,轻轻悄悄地潜入思念的人儿梦中,那般多情,那般甜蜜。
月亮越升越高,直至中天,把银辉洒向更广阔的大地。思妇看到了,征人看到了,游子看到了,于是,便有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幽幽喟叹,有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旷达抒情,也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月光如水,照亮夜晚的每一个角落,慰藉了每一颗落寞而惆怅的心。月色无语,却比世间最动听的情话更温暖,更贴心。那一朵由月光编织而成的温柔花,摇曳在暗夜中,散发出千百年不曾消散的芬芳。
月也是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诗,更是画。这幅空寂淡然的画,挂在大唐灿若星辰的艺术长廊中,也穿越历史的漫漫长河,走到今人的心里。宋代临川人谢无逸在科考失意以后,将自己放逐于山林之间,流连于田野花丛,悠然自乐之际,写下蝶诗百首,世因此称之为“谢蝴蝶”。在远离名利纷争的日子里,他自得其乐,心意驰骋,提笔写下了“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的佳句。数百年之后,集散文家、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丰子恺先生,用温情脉脉的画笔,画下了一幅如宋元小令一般疏淡有致、意蕴深长的漫画。画面上月牙高悬,廊上竹帘半卷,廊下友人散尽,只留下木桌茶具。清幽的月光,清雅的屋舍,流露出的是清静恬淡的心境。画的右上角有题字,曰:“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那一缕如水的月光,从气象万千的大唐流淌到骨骼清奇的宋代,一直流淌到了今天,以后,还将继续流淌下去,去滋养中国文化中那一份温润的情怀。
月是夜的眼睛,也是中国文化的眼睛。月的孤独清高,也正是中国文人高洁精神的象征。绍兴二十四年,在廷试中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的张孝祥,不顾当时朝廷权奸当道,风雨如晦,慨然上书为岳飞鸣冤,触怒秦桧,被诬下狱,后被贬谪,途经岳阳洞庭湖,面对傲然悬于天际的一轮孤月,忆及流放期间的种种艰辛境遇,写下“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浩然词句。月夜清冷,江面水寒,衣裳单薄,更加之遍尝官场人情冷暖,心中不免会生出萧索悲凉之感。但即便如此,心中的正义也不会泯灭,坚持正道的决心不会动摇。洁身自好也好,孤芳自赏也罢,独立的人格就像挺立于冰天雪地之中的寒梅一样,不染纤尘,表里俱澄澈。屈原是这样的一株寒梅,嵇康是这样的一株寒梅,苏轼、陆游、文天祥都是这样的寒梅,在漆黑的夜里,在凛冽的风中,散发出缕缕清香,那香气萦绕于怀,千年不歇。
时空更迭,岁月流逝,多少人多少故事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唯有那一轮明月,依旧照耀着中国的每一寸山河。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