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掌握5种思维,过好这一生-《幸福课》3小时线下拆书课后记。
拆书课
2017-07-08上午9:30分,9位小伙伴一同用拆书课的形式,学习了一本神奇的书《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
我们一同学习了6个片断,掌握了幸福人生的5种正确思维:
思维1:正确看待“远方”与“当下”
思维2:用“成长型思维”破掉“僵固型思维”
思维3:对待拖延的正确姿势
思维4:成为自己的教养者——用正确的方式爱自己
思维5:如何开始?——首先要先结束
通过对以上5种思维的正确掌握,小伙伴们反思了最近半年为了心目中的“远方”而做过的冲动、未成功的事情。找到了近期生活中一个“僵固型思维”的具体事例,透过小组共创,我们一起明晰了两个拖延产生原因以及破解大法,催化了行动方案......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
最令人惊叹的是每位小伙伴为自己“画”下的人生之书,人生之书到底是什么东东?
人生之书
这源于《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一书中的内容:
记得一次讨论课上,曾有学生问我这样的问题:"假如兔子都在拼命奔跑,作为乌龟的你,前进的动力在哪里?”
我请她解释一下,她说:"这个世界永远都存在一些比你更牛的人,无论哪些方面。如果把人生比作攀登,也许你穷其一生只能达到某个高度,但对某些人来说,登珠峰都不成问题。对此,有的人选择退出竞争,也有人不断向上。如果你是后者,你明知爬不到顶端,那你攀爬的动力和意义是什么?”
用故事来比喻人生,有特別的意义。根据积极心理学家海德特的说法,一个人的人格核心,不是你用人格量表测得的人格特质,比如内向还是外向,心如止水还是波满起伏,处女座还是摩褐座。
人格的核心,其实是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凝缩了我们对整个人生的理解,成了我们独特的人生线索。这个故事有一个目标,通常就是成功或幸福;有很多围绕目标展开的情节,就是你的每段人生经历。而我们的意义感,也通常源于对这个人生故事的理解。可以说,我们的人生就在完成这样一个独特的故事。只是,故事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故事是怎样的。我们一边当观众,一边当编剧;一边经历,一边修改故事大纲。
你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故事
你每天都在讲述这个故事。
当我们接受一个故事作为我们人生范本的时候,我们也接受了这个故事背后所隐含的假设。你有没有质疑过这个故事的潜台词?
假如有人给你一盘100年时间长度的空白录像带,标签上写着《我的一生》,同时塞给你一部便携式录像机,作为导演与编剧?你打算怎么拍这部纪录片?
一群优秀的导演/编剧
每位小伙伴用绘画/录音的模式,“绘”出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同时,找到了人生的见证人:
以下是优秀导演、编剧出镜:
2018年-07-08日,有人说要约我!
2027年-07-08日,有人说要约我!
陪伴你是我的超能力!
在拆书课上,有三种类型的对话:
1.参与者与作者的对话
2.参与者与自己的对话
3.参与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对话
三种对话对应着三种类型的陪伴:
1.一本好书,可以培伴读者走过人生的波峰与低谷。
2.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自己陪伴自己走过一生,这就是一种幸福。
2.今天的拆书课,每位小伙伴都有一位搭档,他们各自成了对方人生故事的见证人。所有人小伙伴想约我来年的这一天再聚:届时,我们一同畅谈,一年内,我们都为自己的人生故事,增添了怎样的色彩?
拆书,就是一种陪伴〜
陪伴自己,
陪伴他人,
与书为伴......
太阳姐姐,接下来会有哪些有趣的拆书故事发生?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