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为学习的事情,又跟儿子吵了一架。我当时很生气,骂他垃圾、废物,还说我不管他了,补课也停掉算了。
想不到,儿子竟然敢回嘴,这让我更生气,当时真的是简直无法控制自己,很想暴打他一顿,后来想想算了,他都这么大了,打他也解决不了问题,可能反而让他更逆反,更不愿意接受我的观点。
到家后,我跟老婆讲了一下,想不到儿子比我更激动,质问了我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简直让我无言以对,感觉他的质问逻辑性很强,似乎很有道理,反而显示了我的词穷。在我老婆的调解下,总算是平复了我和儿子的心情。老婆的处理方式显示出了她的情商不错。
儿子的质问显示出了年轻一代跟我们的观念不一样了,他们强调平等,哪怕在父子之间。即使来自父亲的强势压力,他们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要是换了我,我可不敢跟我老爸去表达反对意见,因为那样只会招来一顿毒打。
关于子女教育,不说成绩时,父慈子孝,一旦想到成绩,马上就变成了鸡飞狗跳。虽然我一直说要接受他的不完美,接受他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却往往又会将他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拿别人家的孩子来作为标准否定他,所以说,我们这一代人啊,还是传统教育的产物,骨子里总是“分数至上”、“成绩导向”,除了分数,看不到孩子的其他优点。
成绩决定一切吗?不!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单一,这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世界,鼓吹单靠某一点就可以取得成功,只是某些人的意淫,或欺骗他人或欺骗自己的把戏。这种单一元素决定论害惨了很多人。
西方有一个成绩分布研究,在班级中上游的学生中出总统的概率最高。国内关于成绩分布也有一个玩笑的说法,成绩排在前面的学生将来会是大学教授或企业高管,成绩中游的会是公务员,成绩垫底的将来会是企业老板,告诉成绩好的学生要好好与成绩一般的学生搞好关系,因为以后可能归他管辖。成绩好的学生还要搞好与成绩差的学生的关系,说不定以后还要到成绩差的学生创办的企业上班。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的说法,但也反映了部分事实。
我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对待儿子的成长,不要太功利,不要苛求完美,人的成绩也有一个正态分布,成绩好的永远是少数,成绩一般的永远是多数,每个人都争第一名,这种拼博精神要有,但对于结果就要包容,第一名就一个,总有绝大部分的人不是第一名。
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尽力帮助他,给他创造、提供各种条件,给他适当的人生建议,至于他最终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那是他的选择,我们不能帮他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