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读《王阳明心学的智慧》。
读王阳明,因为一个契机。有朋友推荐“微信听书”,便于闲暇时,听上一段“心学智慧”。后来去图书馆,在书架上找到这本书,干脆借回家细细阅读。
第一章“宽心”,重点阐述,“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王阳明说,欲修身,先养心。
说到此,暂时打住,要提一提我们几个闺蜜的事情。
今天,几闺蜜又聚在一起了。
我们五人每过几个月是一定要找机会聚一聚的。原先的成员慢慢变换了一下,主要人员没变,经过“大浪淘沙”式的淘洗,终于,固定为现在的几个。
有人说,相同的灵魂总会相遇。深以为然。
活到这个年龄,越发觉得三观一致能使人彼此走近。
五个老闺蜜,在一起共事多年,有的还在岗,有的已退休。在岗之人自然不必说,内心充实,意气风发,可退休者也从来没有脱离社会,还在某个岗位发挥余热。挣钱是次要的,重点是不让自己远离社会,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所以,每每相聚,五人中没有任何人显得与他人格格不入。她们,都显年轻,精神面貌熠熠生辉。
细细想来,这五人,都很“心宽”。
她们知道,养生就是养心,养心做好了,养生不会有大问题。
那么,养心就是修心。
王阳明说,修心不是很大的难题,只要我们能够日日更新、时时自省,不断净化内心的污垢,就能摆脱俗事的困扰。
王阳明用一生的经验总结出一句话:“心”左右一切。做好事来源于内心,做坏事也来源于内心。心中所想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一颗平静而宽容的心能够令人体会到生活的快乐,而一颗躁动而沉重的心则会令人陷入黑暗之中找不到方向。只有以修心为先,才能更通透地知晓世间的道理,才能更真切地把握为人处世之道。
无独有偶,苏轼有首词其境界与王阳明的“宽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轼的友人有一位歌女,随友人牵官岭南。苏轼后来见到她,问,“岭南风土应该不好吧?”此女子却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了,心有所感,随即填了一首词。词的后半阙是,“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那女子随友人去岭南不少时候,可再见时愈发显得年轻了。
古人说,相由心生。
今天,我们五人,每一位都精神抖擞,英姿勃发。其实,是她们内心都没有苍老,都在跟随生活的脚步,路越走越宽广,心越来越豁达。
读王阳明,我深深意识到,生活的智者,其内心既是一方无垠的天地,能包容世间万事万物;也是一片湖面,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但终能平静下来,乃至于越来越清澈透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