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关乎现代女性的活法,确实包含了方方面面,不管有多深入,多难讲,我都想开始记录女性的改变,聆女性的声音,为他们发声和赋能。通过这种方式了解自己,记录自己,也发现你。
因为当今的女性早已经不是旧社会甚至上一代人心里的小女人了,现代女性的内心和现状发生了太多的变化,需要被看到和被理解,也需要社会给予正面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更需要被支持,尤其是事业上的支持。
那现代女性自身应该怎么做才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个答案不是唯一的。
也许你叱嚓风云在职场,上进努力是你的本色,靠自己的本事赚钱,不依附于任何人,潇洒自如;
也许你是人到中年身不由己的中年妈妈,为了孩子和家庭,你还在努力拼搏着,即使琐事繁多,你仍然可以在去你的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小痛小病对你来说就是风吹过你的头发,你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又或者你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单身女性,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前途只能靠自己去挣得
也许现在你还是人群中非常普通的一个,可是你独立自强,自尊自爱,不屑于攀附,也不愿苟且,默默努力,我也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
也或者以上你都不是,但不管是哪种活法,只要还有追求,不放弃自己也不拖累别人,你都是很牛的,因为这是一种年轻的心态,一种成年人的向上精神长相。
作为一个女性,也算是点小追求的女性吧,一直以来的独立和追求独立的过程中让我不免有些孤独,一边是看着并感受着身边优秀的女性是那么努力,我被影响了,也感动着,总觉得自己太平凡,太渺小,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普通和无能为力,另一边也看到有些在迷失的道路上的同胞们,我就特别心疼她们,所以,我觉得我也该做点什么,不管有没有从这篇文章找中得到力量,你都是我的有缘人。我们可以一起成长,一起面对未来。
一、女人一定要人格独立情感独立吗?一定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虽然我们身边有亲人和朋友,但是他们不会陪你一辈子,我们总要时刻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即使你病了,你的家人能代替你疼痛吗?不能啊。所以,自己的身体自己照顾好,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自己想着打拼,自己的家庭自己学会经营,一人生中至少对两种人负责到底: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这两种人是必须负责到底的,不是说其他儿不重要,其他人也很重要,而对其他人的责任所谓都会基于你自身的修为和能力范围。父母到一定年纪要学会自己保重和享乐,孩子的家庭和压力才不会轻易转移到老人身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做儿女的,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及时行孝,不管是一句关心还是一件小礼物,都是暖心的,父母其实是最不会对我们挑剔的。
女人都是感性偏多,容易情绪化也容易受感情的伤,这个情绪问题会影响你很多事情的判断和决策。如果你可以做到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保持边界感和敏感度,那一定会省去很多麻烦和痛苦,特别是年轻一些的女人。如果运气不好,遇到的不是良人,是渣男,那就更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女性,一定要情感独立,你把自己过好的时候,你和别人才可以过得好,如果自己的生活都过得一塌糊涂,你还指望别人收拾伺候,几乎不太可能,当你有钱的时候,男人都愿意养你,当你没钱的时候,男人都不愿意养你,这和企业向银行贷款是一个道理。所以:女人一定要首先拥有自己的世界,这样才可以和别人互相分享各自的世界,而不是去对方的世界找自己的位置。
二、感觉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怎么办好呢?
这几年疫情,很多生命为之付出,很多企业倒闭,很多家庭分开,种种原因,经济不景气,导致未果的事情很多,可是,大家都是在强撑着,强撑着,只要有一口气,他们都会全力以赴。
女人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有三个:
第一个,是你的学习力,如果你还在或者可以读书,一定要好好上,继续上,学历越高,工作越可能得心应手,财富之路越通畅。一个好女人是可以旺三代的,所以,聪明善良,勇敢上进,节俭踏实仍然是现代女人必要的优秀品质啊!
第二个,是找到一个对的人。如果你的原生家庭不是那么幸福,你应该是没有安全感的人,这样的女孩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遇到一个对的人,他会治愈你。
第三个,如果你的年龄已经在30-35岁,前面两个都不成立,那就要找到一个可以深耕的领域,让自己扎里面5年,只要功夫深,5年你也会小有成就。相信自己最重要!
三、爱情对女人来说是必需品吗?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
20多岁的时候,我是期待爱情的,像其他女孩一样被人保护和关怀,可是现在的我已经不把这个当作必需品看待了,爱,就是两个圆满的人走到一起,如果一个人没有完成自由和圆满,那他有的爱情不叫爱情。一个不能独立的人谈爱情?那叫巨婴吧,有点扎心,但是事实。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你和对方可以一起成长,一起变好,这样的爱情毕竟可遇不可求。如果有,那更好,如果没有,爱情不是必需品,因为奢侈。
四、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怎么办?
如果有自己喜欢的工作那是幸运,假如没有也不能放弃自己。
她的故事也许会给你一些帮助:
王柳云,53岁,清洁工,在北京东三环一写字楼里做保洁,除了清洁工,她还有一个身份:画家,人们称她为“清洁工艺术家王柳云”,而她更愿意称自己为“流浪艺术人王柳云”。
50岁之前,她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半生命运坎坷,一直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直到50岁拿起了画笔,重启了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救赎。
她家境贫寒,从小就想靠知识走出山村,学习很努力。中考时,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可高中才上了半年,母亲就让她退学,家里实在没钱供她上学。
她只好回家务农,照顾父亲。可她不认命,闲暇之余通过读报和听广播来关注外界的信息。
她20岁那年,正值改革开放,全国正在大搞绿化建设。她拿着自己攒下的五块钱,找到一个农艺师傅学习种树。
学成后,她回来开始种绿化苗。
那几年,王柳云赚了不少钱,追求她的人也特别多。但这些人一般不到一个礼拜就开始向她借钱。
24岁时,她遇到了前任丈夫。
他很穷,却全心全意对她好,王柳云很快和他结婚。
生了孩子后,男人露出了真面目:偷偷把她的存折改成自己的名字;经常家暴她;还带女人回家。
她也想过离开他,但男人拿孩子的性命来威胁她,“你不服从我就把小孩踩死、摔死”。
7年后,男人因车祸去世, “如果他不死,死的就是我了。”
7年地狱般的婚姻生活,王柳云的积蓄不仅被男人败光,而且她的身上全是伤,精神状态也处于恐惧和崩溃之中。
后来,她到浙江打工,与当地农村老光棍老林结了婚,老林没钱没本事,很幼稚,王柳云说他简单得还不如一只鹅,“恨他一阵子,也平平过。”
好在老林善良,虽然两个人说话说不到一块去,但老林从不干涉她的生活。
她在打工之余,经常去县城的图书馆和书店看书,在所涉猎的读物中,她最喜欢古代文言文。她读老庄,读孟子,读《唐诗三百首》,也读《左传》与《离骚》。“我最喜欢杜甫,跟他生活了很多年。”
在这些书中,她的生活得到了滋养。“几十年里我孤独度日,遇到所有上班的女人,无一例外蜚短流长说是非,我的两个妯娌,打麻将,穿各种质差却价高的衣服,都与我格格不入。”
50岁那年,她开始学画。
说起学油画的初衷,源于一部纪录片。
当时,她在一家县城宾馆做服务员。打扫完有时可以坐在空房间里看电视,她喜欢看纪录片。
那天,纪录片中,一位60岁的老妇,想要画马灯,但无从下笔。老师鼓励她:“只要你画的是内心感受,就是好的!”
在一周内,老妇一点一点将马灯呈现在纸上。
纪录片看完后,“我如获至宝,神情振奋。”她隐约觉得自己也可以拿起画笔,来修补自己千疮百孔的人生。
于是,她来到福建省双溪镇,坐进了画商林正碌开设的公益美术课堂。
她仍记得初学油画时的尴尬,明明画得很差劲,却一再受到肯定。
她朝夕与油画相伴,内心恬静快乐,她画画的技艺也在一声声的鼓励中成长起来。
她决定留在当地,打零工继续学画。学了一年后,林正碌从她的画中看出了她的天赋,为她筹备了一次画展。
许多买家钟爱她画的禽类,广州一个美术学院的教授称赞她的颜色、意境,从北京来的媒体人吴阿仑觉得,她画中的农村风景有种少见的,未经矫饰的奇异的拙朴。
自此,王柳云的画打开了销路。她在一篇短文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恩:“林正碌老师如敬亭山,将山水给了我。学成之后,为了更好地谋生存,她选择了北上,做了清洁工。
白天她做保洁时,勤快话不多,认真地打扫着办公区、清理卫生间、擦洗玻璃......
晚上下班后,她捡废品,然后拉去废品站卖,忙完这些,她回到城中村棚户区6平方米简陋的出租屋。
她随地挪出一平米,架起画架,拿起手中的笔让思绪在画板上肆意游走,即使外面吵得“像一窝鸡一样”,也影响不到她。
在谈到未来的打算时,王柳云说,她要在北京踏踏实实地工作几年,攒一些养老钱,有机会去看看祖国的山河,这是她二十几岁时就有的想法。
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王柳云很满足,做清洁工,是为了养活自己的身体,读书、画画,则是为了养活自己的灵魂。
王柳云说:“人生的起点各不相同,我们也许逃不过苦难的宿命,但不要因此而心灰意冷。要继续前行,还要偶尔驻足,欣赏路边的花。”
起王柳云,50岁时拿起了画笔,让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安放的地方,在画中她生命中的痛苦、失意,统统消失,画哪里,她就到了哪里,在画画中她完成了自我救赎、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她用行动重启了自己人生的下半场,虽然有点迟,但又何妨,毕竟只要有出发的勇气,什么时候都不晚。
当下你我有缘,看到是文字,如果能给你带来一点精神价值,欢迎关注公众号,愿你我都能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目标,待登高处看风景,四下皆是过往的宝贵财富。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