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日,我毕业了,当时对毕业相当于失业还没有太多的概念,好似我还没有从大学那个让我沉浸了太久的地方脱离出来,对工作更是没什么概念,更别提工作的规划和方向了,懵懵懂懂,以至于后来找工作碰了很多钉子。
毕业后的前两年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随便找了一份二手房销售的工作(不要问我卖出去多少套房子- -!),可以说是浑浑噩噩的过了两年。当时在家的时候和父母讨论到关于“成家立业”的问题,老辈儿人都说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当时我有一个在我现在看来特别幼稚可笑的想法:我觉得人应该努力挣钱,做一份自己的事业,再说结婚找媳妇的事,自己有了钱,什么样的女生找不到(别鄙视我,我现在也很鄙视当时我的想法 = =!),就算是和朋友我也是这么说出自己的想法。
2016年7月29日,我独自一人来到北京,对于北京,我最大的期望可能就是想看看升国旗(没毛病~),其实也是想北京有着更多的机会,就来了。
这几年,虽然没看过几本书,但从网上也了解和学到不少。但真正让我确信我之前那个关于“成家立业”的思想是不对的还是在听课的时候,听一个老师提到一个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名词,马斯洛什么鬼?(一个美国很有名的心理学家),这个需求层次理论又是什么鬼,wtf!别急,看了这个图,相信大家一定都看到过:
第一个层次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就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性等等;
第二个层次是“安全上的需要”,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等;
第三个层次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之类的;
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包括信心、成就、人与人的互相尊重;
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道德、创造力、自我价值的体现;
通俗的来说,只有最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以后,人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就好像部分非洲人民,对温饱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所以他们对安全和情感以及关于自我价值的体现看得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大部分像我们这个年龄段20多岁,前两个层次的需要一般都能达到,重要的就是第三、第四甚至第五个层次的需求,第三个层次情感的归属,放大了说可能就是结婚生子;第四个层次尊重的需要,这里包括一个重要的词“成就”,这是可以理解为你对事业的成就的。或许这也就解释了“成家立业”为什么是先成家后立业了。
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用这个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当然,想表达的不是来向大家介绍马斯洛是谁,也不是为了了解马斯洛的理论,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人丑,就得多读书啊~~~(其实,我是拒绝的,手动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