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夫妻俩到西安,借住在战友家。除了战友们请他俩吃了几顿饭外,所有游玩项目都由俩人自行安排。战友告诉我:大家商量好的,不打搅不分心,让他俩好好走走看看。感觉这次回来是收官之作,以后没必须的事估计不会专门回来了。电话里,战友问我为啥不吱声。我有些难过,虽不至于眼泪汪汪,但多少有些伤感。是宿命,还是叵测,挤兑着我没情绪开口。
老陈在大西北山沟里带兵的时候,我在机关当干事。年龄我比他小,职级我比他低。我俩大致是皇宫里的猫和城门外的狗这种角色。记得下基层调研,官兵反映老陈不安心工作。他是从西安入伍的,一门心思想调回去。有想法可以理解,想法影响到工作,就成了问题。调研组跟他谈话,他找了不少借口:常年在恶劣条件下生活,身体状况不好。年龄偏大,没地方找对象。领导很重视,后来调他到了机关,起初跟我一个办公室。
部队机关在张掖,军民共建时,领导少不了拎出老陈说事。政府部门和机关单位当做政治任务,挑选介绍一个个优秀女孩过来,希望能够军地联姻,喜结良缘。可惜始终没有结果。有次,值班干部请几个留守人员夜宵,老陈借酒浇愁,说了些不中听的话。他甚至训导我们这些小年轻,宁可一辈子打光棍,也不能就地找老婆,不然焊死在这儿了。我们想不明白:大家把你的事当做老大难问题来解决,你怎么会是这种打算。他吹着酒气反问道:不然呢?我拿什么理由留机关。至此,我瞧不起他了,工作之外我甚至不搭理他。
借机关上通下达的优势,他一直活动想调回西安。介绍对象上,领导觉得他挑肥拣瘦,吹毛求疵,逐渐反感而放弃。他的和尚撞钟、得过且过的临时观念,致使工作上不思进取,大家都看得清楚,义愤填膺。部队上办事,先礼后兵,专业上叫防御反击。部队没对象没老婆的大把抓,官兵99%都是外地人,凭什么让你闹腾。干部调整时,任命他去了偏远连队,后来上级机关在西安组织集训,名额下到基层也不批给他。他哭哭啼啼找领导,说家里介绍了对象,他想利用这个机会,解决后顾之忧。
这时,我提拔去基层当官了,老陈的事就此断片,不知下文。
多年后,战友相逢,喝酒叙旧。得知老陈娶了个西安女孩,结婚没几年厂子改制,妻子内退,无业在家。正在闹转业的老陈变得安稳踏实起来,找组织汇报思想,谈认识谈工作,哭诉两地分居问题。山沟沟里的领导都很仁慈,老陈又被照顾性地调回机关,安排他妻子随了军,组织出面还为她找了份到工作。
这里,战友插叙了个笑话,说部队家属院两排平房,老陈拿到了前排最敞亮的位置。可住了不到一年,他找领导将住房调整到后排最端头。人们见这情况,都夸老同志高觉悟低姿态。来年开春,地刚解冻,不料他在房屋侧角加盖了厨房储藏间,围墙边建了鸡窝开了菜地。搞得领导哭笑不得。
时光荏苒,老陈夫妻俩伴着岁月的歌,渐渐收起了眺望的眸光,抹去了眼目里古城的身影。每日里,他俩迎着山里的曙光送孩子上学,操着当地方言在菜市场讨价还价。青春不再,平淡归真。譬如今夜,黑河边高楼上,悠扬的《渔舟唱晚》响起,老陈指着电视里天气预报画面,教怀里的孙儿念:西安,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