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改善手机游戏成瘾的现状
我们要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接纳我们不能改变的。
客观存在的这些的现状:孩子是手机原住民,生活离不开。手机游戏本身的魅力,还有现实的游戏软件及管理制度。这都是我们无法去改变的,我们只能去改变我自己的主观教育理念。改变了我们自己的养育环境,让孩子共同的去合理,使用手机。
一群之间上网,可有的孩子因为家长不给玩手机就跳楼了,但有的孩子却去蹭网。去学习。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孙勇说手机是个中性的产品。要看我们如何去引导这几件同样的教育环境,同样的社会环境,那么为什么孩子如此大的差异,我们所要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家庭的小的微环境。
作为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自控能力。扩大孩子的娱乐项目,使网络变成有益的学习工具。
人是环境的产物,当我们逛淘宝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想去购物。当我们去图书馆的时候,不自觉的会压低声音去拿上几本书。当我们去逛食品街的时候,会忍不住去想吃。这就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人是环境的产物,要想让孩子远离手机,首先要改变我们孩子的成长环境。
首先就是物理环境啊,不要让孩子过早的接触电子产品,不要让电子产品成了孩子唯一的玩伴。
0~3岁 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因为此时孩子的视力发育还不完善,正是快速发展的时期,不要让电子产品的光电去刺伤孩子的眼睛。
3~6岁 不要让孩子去接触手机游戏,如果我们大人孩子会对手机好奇,我们演示给他,只能拍拍照片,有一个相册。满足基本的娱乐功能。打电话,微信沟通,学习。而不是给孩子一些手机游戏。家长的手机里就不要安装这些个游戏,防止孩子依此为借口跟大人哭闹。我们经常见,很多家长是说不给孩子就哭啊,闹啊,那么谁把手机游戏装上的呢?是谁教会他的呢?所以我们要防止孩子在低龄阶段接触手机游戏,对孩子智力发展和智力发展都有很大的伤害。
六岁以上学龄的孩子一定要引导孩子以学业为主。一定要有时间约定。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目标感强的孩子就不会沉迷于手机。
改变家里的人们环境,人文环境就是父母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带孩子更多的去亲近大自然,去晒晒太阳,看蚂蚁搬家。去多创造一些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在这个游戏玩耍的过程,孩子一定会能提高她的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家长一定要陪孩子去,多做一些我们认为无意的事情,哪怕就是放声的去笑一笑,这过程当中增加了亲子关系,释放孩子的压力。而不是仅仅让孩子成了手机的玩伴。
家庭是我们最好的游戏场所,最好的亲子时光,这个时候我们孩子的游戏力一定要大于家里的整洁度。很多爱干净的家长忙于收拾家务,而不去陪伴孩子,而且会吓唬孩子把屋子弄脏了,这个时候您一定要更在意的是孩子的游戏力。
尽量放下手里的活进行,亲子陪伴,如果需要做分工的话,我们把陪伴的任务交给父母把收拾家务的活可以交给老人或者是保姆。陪伴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用心去陪伴,跟孩子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情,我们欣赏的眼神去注视着,偶尔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真正的感觉到你与他同在。
在低龄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亲子阅读了。当一个真正爱上亲子阅读的孩子,不仅丰富了孩子的视野,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力,而且,他一定会培养着他的专注力。相反,爱上电子游戏的孩子,他的专注力是受到破坏的,因为频繁闪动的画面。和高刺激的效果,那么很难将来在课堂上很难让孩子专注下来。
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父母榜样的力量了,尤其已经在家,我们闲下时间,我们家长是在做什么?我们是在拿起一本书,跟孩子进行共读。或者是我们那些手机的时候是在学习。那么告诉了孩子,手机的工具价值就像此刻,我没有手机是在学习。
所以说父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庭是最好的教育场所,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那么孩子全程会摄下父母的一言一行印在脑子里。有人说孩子不是被你教导而成的,而是被你影响而成的。所以父母要做好以身示范。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就是我们家的亲子关系,当一个家庭氛围好的时候,亲子关系好的时候孩子就会有很足的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情绪的稳定,夫妻关系的和谐。当孩子感觉很有安全感的时候,亲子关系良好的时候,小孩子即时玩手机不会沉迷于手机。
在亲子玩耍,还有亲子共处时光,当中我们要寓教于生活。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网络知识 防诈骗 防网贷 防网恋 防网络暴力。利用一些实事热点,新闻跟孩子去聊,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最近又听说一个新闻,孩子由于过度的在网吧里玩游戏,大脑比较疲惫,闯关成功之后过的过度兴奋,死了。在生活育教于生活。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丰富的业余生活。
当一个人有目的越无聊的时候,越容易上网,我们成年人也是无所事事的的时候,打开手机,刷刷抖音,浏览一下网页,时间不知不觉的就流失了。同时会感觉更加无聊。生活当中很多孩子跟我说:玩游戏有意思吗?刷手机有意思吗?其实也没什么意思?但是现实生活中更没有意思。(涵涵的例子)所以说,在现实生活中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要让玩手机成了唯一的娱乐方式。
网上曾流行一句话:圈子决定你的生活品质那么我们论圈子的重要性。当你爱打麻将的时候,你就有麻将友。当你爱上体育运动的时候,球友。当很多不爱学习的孩子,凑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聊的共同话题就游戏。所以要给孩子丰富的业余生活。改变他的朋友圈。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运动打篮球,乒乓球,学一项艺术,改变朋友圈
就一个生活中,我女儿带例子吧!某一年在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去奶奶家过年。那么他的朋友也多了嗯,过年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多了,他自己跟我说:我在奶奶家,都没有时间去玩手机了。因为我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
这也是说明了很多孩子闲暇时间没有很好的规划,然后他们无所事事,只手机去来填充自己的生活。所以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父母的监管责任很重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有人说疫情期间让孩子拿着手机上网课,却不让孩子玩手机,好像是又让孙悟空进了花果山,却不让他去吃桃一样的难于上青天。
这就体现了我们孩子的自控力了。就像我们成人一样。我们可能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手机叮叮一响不自觉的就去打开手机,顺便就会浏览了一些铺天盖地的信息,时间不自觉的就流失了。我们成人也有自控力弱的时候。所以我们首先要养成的就是每次只干一件事的习惯。
比如我现在给大家进行微课分享那么可能是45分钟,这45分钟之内我会专注这一件事情,手机电话,任何事情,我都不会去打扰到我。
我们低头写文案的时候,如果一会刷一下手机,回复一下信息那么时间被分割了,而且无法专注了。那么我们就规定45分钟之内,我不接触任何电子产品,专注的写自己的文案。这样效率会高得多。
那么我们的孩子写一项作业的时候,我们可能这项自由需要20分钟,30分钟,这个时间这个时间之间任何信息都不要打扰到他。20分钟之后可能有五分钟的休息或者处理自己手机的时间,对所有的过程当中进行一个约定。让孩子慢慢地养成养成了一次只干一件事情。形成一个自控力。生活中用番茄钟法一次,只干一件事情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专注力。
分享一个生活中的画面。
父子俩约好了,可能玩一局有20分钟的游戏,然后去学习。时间到了,老爸说时间到了,儿子说还没有玩完吗?再玩一会儿5分钟。这个时候他爸说好吧,然后。自己专心致志地干自己的事情。老爸留神留过神来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儿子还在那专注的玩耍了。父亲暴怒起来。说你到底有完没完了,儿子这时候乖乖的放下手机。
这个画面可能在生活当中,我们也很常见,但是这个画面错在了哪里?我们的约定。没有坚定的执行。事情的终止是因为父亲的脾气,所以说这个家庭是没有规则感的家庭,是一个靠脾气说话的家庭。
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就学会了,以后不遵守规则而是靠脾气去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要给孩子进行一些规则感的培养,要对孩子玩手机进行一个约定。给大家一个三事原则。
事前约定。民主协商。
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应该是他年龄的二倍2到3倍。那么中小学生在十岁左右也就到20分钟到30分钟的样子。平时如果学有余力,可以每天晚上二三十分钟,周末的时间如果一周完成得比较好,可以适当延长,如果完成不好就可以适当缩短,这个在民主的基础上跟孩子进行协商约定。更有利于执行
我们一般会约定写完作业之后,去玩游戏多长时间?这样的孩子有目标有期待的去完成。变成了孩子学习之后的放松的美好时光。
事中提醒 温和坚定
每个家都根据个人情况,指定的孩子玩游戏的一些时间,当孩子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会给你哭闹。问我再玩五分钟,这个时候加上可能会纠结这个五分钟到底要不要给?
我们说要温和而坚定。温和就是态度温和的说,不可以。宝贝,咱们下面应该去姥姥家了。态度温和,语气坚定。你是愿意自己关掉电视呢,还是希望妈妈给你关掉电视呢?给孩子一个选择。当孩子做到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奖励。
事后总结 鼓励先进。
约定可能根据你家里的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可能就是20分钟孩子不能完成一局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下次进行一个适当的延长。如果孩子做的好的地方,我们要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在这个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自控力。
比如我们孩子可能这一次玩了20分钟之后自动关机了,我们就大声地肯定一下:宝宝就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给他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当孩子每次完成作业在约定的时间可以大大方方的在游戏客厅里去玩。而且我们可以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去玩。这样玩游戏变成了一个愉快的亲子时光。而且养成了孩子自律性。那么玩手机,由他控变成了自控,这是我所期待的。
来谈谈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如何让孩子像爱上游戏一样爱上学习。
孩子为什么这么爱玩游戏,因为首先游戏的起点很低呀。一关一关的通关过程,而且伴随着鲜花掌声 游戏币的奖励。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价值感。如果上来就是很难的第十关,那谁还去玩游戏啊?。如果。闯关不成功就会有人骂你,笨蛋。我小孩子就会把电脑给砸了。
反观我们学习有的时候,我们家长是不是给孩子提出了高要求高期待?让孩子无法暂时去实现呢。而且在这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是不是更多的是批评指责了?伤害到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所以首先要降低要求,这孩子的特点不同,起点不同,一定要制定一个和我们的孩子目前状况相符的目标。
我们利用游戏的原理给孩子制定一个微小的努努力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比如孩子这次可能考了50分,那么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可能就是55分。可能我们英语单词不太好,那么我们的计划就是每天背五个单词。让孩子努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孩子如果这次作业特别多,孩子可能拖拉磨蹭的一个原因,畏难情绪嘛,那我把他的这个目标给它拆解开。拆解成n个小目标。20分钟一项,让孩子从最简单的入手。20秒启动法。
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只要做对了,做好的部分,我们一定要夸大它。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可以用红心法,那么攒够多少个红心可以换一个大的礼物。这叫及时反馈。
当我们不断地夸大孩子优点的时候,孩子的优点就越来越多,缺点就会越来越少。
我们的批评指责只会降低孩子的低价值感,匮乏感。我们的鼓励欣赏确认亮点才会给孩子力量感。
所以我们放大眼睛。鸡蛋里挑骨头去找孩子的优点。我们可以采取美言录。这样在我不断的正向鼓励的前提下,孩子的自我内驱力就会越来越强。
內驱力增强了,在外加上他目标的小小实现,外在的成就感增强了,那么孩子爱上学习就像会爱上游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