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调查资料显示,现代都市人中有91%的人出现过恐高症状。
其中10%属临床性恐高。
恐高症又称畏高症,可以这样简单解决。
恐高的基本症状就是眩晕、恶心、食欲不振。
他们每时每刻都得想方设法避免恐高症“突发”。
他们不敢乘透明电梯,更不敢站在阳台上,他们连4楼的高度也受不了,更不用说攀高爬山了。
恐高症一般分两种恐高。在高处(比如爬山、在悬崖边)恐高,是生理恐高;
怕高处的人或事物(比如追求更高更好地东西),见到比自己强的人或是事物自卑退缩,是心理恐高。
2019年3月25号。
上午10:00点多我和我侄子小胖子,一起去宁波镇海招宝山玩。
中途,走到招宝山小山坡有一护栏出,外面有两米多高的地方。
我突然发现,小胖子不能走到栏杆旁边去,离栏杆一步之遥的地方,双手捂住眼睛,不敢看外面,不能走了,恐高。
并且离栏杆一步的地方站在那里,还双手抱着头,很害怕的样子。
我看他这动作,非常明显的恐高症嘛。
然后我跟他商量,我说要不我给你点穴位试试,看会不会好一点?
征求了他同意以后,在他身上点了几个穴位,
大约花了两分钟左右的时间。
我叫他走到栏杆傍边,看一下,看看还害怕不?
结果他完全可以大胆的走到栏杆边往下看,表示一点都不害怕了。
然后我给他继续往山上爬,我们爬到了鳌柱塔的地方。
这个塔总共高57.6米,差不多我们楼房的十几二十层这么高吧,我们顺着楼梯往塔顶上爬,当我们爬到三层的时候。
为了验证不同的高度,看他害怕的程度怎么样子。
我问小胖子:现在站在栏杆这里看下面,看看还害怕不?
小胖子说:还是有一点害怕,但是我可以站在栏杆那边上。
看来不同的高度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我说:要不我再给你穴位点一下?
他说:好的。
我又给他点了一遍穴位。
然后我们继续往上爬,可以爬到塔顶往下面的一层,因为最上面的那一层,门关住了不让上去。
我叫他站在护栏边往下看,这个时候的高度,垂直到塔底,大约在50米左右高的地方。(因为塔高57.6米,这样子推算)
我说:你往下看看,现在心里面感觉怎么样?
他说:我一点都不害怕了。
大功告成!
祖国医学,真的是博大精深。
其他治疗:(以下来自网络)
恐高症治疗中,效果较好的心理行为疗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系统脱敏疗法
让患者学会通过系统脱敏法进行自我治疗。旨在消除恐怖刺激物与恐怖反应的条件性联系,并对抗回避反应。
暴露疗法
又称满灌疗法。它是鼓励求治者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
运动疗法
人体负责控制平衡的要素——视觉、内耳和肌肉,需要通过活动才能正常运转,若我们终日久坐不动,眼睛只盯着电脑等物体,人体的平衡功能就会衰退。因而,适当进行有意识的平衡运动训练有利于恐高症的治疗。
冲击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启发矫正对象想象他正处在一个相当的高度,且该高度还在上升。
预后情况
儿童期起病者预后好,5年后基本恢复或明显缓解。成人单一恐惧症预后较好。
常用检查:
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一般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激素等常规化验,脑电图、脑CT、脑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了解有无躯体疾病及脑部器质性病变,精神科常规检查。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神经症的共同特征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
1.符合神经症的共同特征: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无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符,但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2.以恐惧为主要临床相,符合以下各点:
(1)对高处有强烈恐惧,恐惧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3)有反复或持续回避行为。
(4)知道恐惧过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的症状。